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技术现状 | 第12-13页 |
1.2 电解水析氢 | 第13-20页 |
1.2.1 电解水历程 | 第13-14页 |
1.2.2 电解水析氢的基本原理 | 第14-17页 |
1.2.3 电催化析氢催化剂活性评价参数 | 第17-20页 |
1.3 二硫化钼电催化剂 | 第20-29页 |
1.3.1 二硫化钼概述 | 第20-22页 |
1.3.2 酸性环境下的析氢性能优化 | 第22-27页 |
1.3.3 碱性环境下的析氢性能优化 | 第27-29页 |
1.4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和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4.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29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31-37页 |
2.1 实验用品和仪器 | 第31-32页 |
2.2 催化剂的分析及表征 | 第32-34页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3页 |
2.2.2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 第33页 |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33页 |
2.2.4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33页 |
2.2.5 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HRTEM) | 第33-34页 |
2.3 析氢性能测试 | 第34-37页 |
2.3.1 电解质溶液的配制 | 第34页 |
2.3.2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34-35页 |
2.3.3 稳态极化曲线测试(LSV) | 第35页 |
2.3.4 Tafel曲线 | 第35页 |
2.3.5 电化学阻抗谱(EIS) | 第35页 |
2.3.6 电化学活性面积测试 | 第35-36页 |
2.3.7 稳定性测试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水热法制备碳布负载MoS_2纳米花及其全pH下析氢性能研究 | 第37-50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8页 |
3.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8-39页 |
3.2.3 电化学测试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3.3.1 结构表征 | 第40-43页 |
3.3.2 电催化活性研究 | 第43-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复合结构协同优化Co-Mo-S电催化剂及其碱性析氢研究 | 第50-64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1-52页 |
4.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2页 |
4.2.3 电化学测试 | 第52-5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3页 |
4.3.1 结构表征 | 第53-58页 |
4.3.2 电催化活性研究 | 第58-63页 |
4.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廉价不锈钢负载MoS_2纳米花的制备及其碱性析氢性能研究 | 第64-76页 |
5.1 引言 | 第64-6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5-67页 |
5.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5页 |
5.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5-66页 |
5.2.3 电化学测试 | 第66-6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7-75页 |
5.3.1 结构表征 | 第67-70页 |
5.3.2 电催化活性研究 | 第70-75页 |
5.4 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