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5-1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6-18页 |
第2章 载体合成与表征 | 第18-28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2.2.1 质粒 | 第18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2.3 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2.3.1 CS-PEI的合成 | 第20页 |
2.3.2 CS-PEI-FA的合成 | 第20-21页 |
2.3.3 FITC标记 | 第21-22页 |
2.3.4 核磁共振氢谱(1H-NMR) | 第22页 |
2.3.5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 第22页 |
2.3.6 电位 | 第22页 |
2.3.7 粒径 | 第22页 |
2.3.8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2页 |
2.3.9 DNA凝胶阻滞实验 | 第22页 |
2.3.10 载体的pH缓冲效应 | 第22-23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3-27页 |
2.4.1 核磁共振氢谱 | 第23页 |
2.4.2 红外光谱 | 第23-24页 |
2.4.3 电位 | 第24页 |
2.4.4 粒径 | 第24-25页 |
2.4.5 TEM | 第25页 |
2.4.6 DNA凝胶阻滞 | 第25-26页 |
2.4.7 CS-PEI-FA/DNA粒径与电位测定 | 第26页 |
2.4.8 pH缓冲效应 | 第26-27页 |
2.5 结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体外细胞实验 | 第28-42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3.2.1 质粒与细胞株 | 第28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3.2.3 实验试剂 | 第29页 |
3.2.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9-3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3.3.1 细胞培养 | 第30页 |
3.3.2 细胞毒性 | 第30页 |
3.3.3 细胞周期 | 第30-31页 |
3.3.4 细胞凋亡 | 第31页 |
3.3.5 细胞摄取 | 第31页 |
3.3.6 胞内分布 | 第31页 |
3.3.7 摄取机制 | 第31-32页 |
3.3.8 细胞转染 | 第32页 |
3.3.9 荧光实时定量PCR | 第32-33页 |
3.3.10 Westernblot | 第33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3-41页 |
3.4.1 细胞毒性 | 第33-34页 |
3.4.2 细胞周期 | 第34-35页 |
3.4.3 细胞凋亡 | 第35-36页 |
3.4.4 细胞摄取 | 第36-37页 |
3.4.5 胞内分布 | 第37-38页 |
3.4.6 摄取机制 | 第38页 |
3.4.7 细胞转染 | 第38-39页 |
3.4.8 荧光实时定量PCR | 第39-40页 |
3.4.9 Westernblot | 第40-41页 |
3.5 结论 | 第41-42页 |
第4章 体内动物实验 | 第42-51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4.2.1 质粒、细胞株、动物 | 第4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4.2.3 实验试剂 | 第42-43页 |
4.2.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43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4.3.1 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4.3.2 分组、给药 | 第43页 |
4.3.3 瘤体积 | 第43-44页 |
4.3.4 相对肿瘤增殖率 | 第44页 |
4.3.5 抑瘤率 | 第44页 |
4.3.6 荧光实时定量PCR | 第44页 |
4.3.7 Westernblot | 第44页 |
4.3.8 肿瘤切片 | 第44页 |
4.3.9 各脏器病理切片 | 第44-45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45-50页 |
4.4.1 体重 | 第45页 |
4.4.2 相对肿瘤体积 | 第45-46页 |
4.4.3 相对肿瘤增值率 | 第46页 |
4.4.4 抑瘤率 | 第46-47页 |
4.4.5 荧光实时定量PCR | 第47页 |
4.4.6 Westernblot | 第47-48页 |
4.4.7 肿瘤切片 | 第48-49页 |
4.4.8 病理切片 | 第49-50页 |
4.5 结论 | 第50-51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