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视知觉感知量化的特色街区外部空间环境研究--以合肥市罍街为例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9-21页
        1.1.1 传统商业街区的困境第19-20页
        1.1.2 特色街区亟待复兴第20-21页
        1.1.3 商业空间的多义性第21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1.3 相关概念的阐释第22-23页
        1.3.1 空间要素第22页
        1.3.2 视觉注视第22页
        1.3.3 色彩要素第22-23页
    1.4 研究框架第23-24页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24-27页
        1.5.1 特色街区方面的相关研究第24页
        1.5.2 SD法的相关研究第24-25页
        1.5.3 视觉评价的相关研究第25-26页
        1.5.4 色彩解析的相关研究第26-27页
第二章 特色街区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第27-36页
    2.1 特色街区外部空间功能与组织第27-30页
        2.1.1 罍街区位第27-28页
        2.1.2 罍街概况与业态定位第28-29页
        2.1.3 罍街街区外部空间组织第29-30页
    2.2 特色街区外部空间风格特征第30-33页
        2.2.1 传统建筑风格特征第30-31页
        2.2.2 现代建筑风格特征第31-32页
        2.2.3 公共艺术风格特征第32-33页
    2.3 特色街区外部空间样本选择第33-36页
第三章 基于SD法的特色街区外部空间评价研究第36-52页
    3.1 研究方法与研究样本的选择第36页
        3.1.1 研究方法第36页
        3.1.2 研究样本的选择第36页
    3.2 基于SD法的特色街区外部空间环境评价实验第36-38页
        3.2.1 评价标准的制定第36-37页
        3.2.2 评价尺度的制定第37-38页
        3.2.3 被试者的选择第38页
    3.3 SD评价结果分析第38-47页
        3.3.1 样本总体特征第38-39页
        3.3.2 样本标准偏差分析第39-40页
        3.3.3 样本空间类型归纳第40-47页
    3.4 SD实验结果因子分析第47-51页
        3.4.1 因子抽取与因子得点特征第47-49页
        3.4.2 因子轴类型解释第49-50页
        3.4.3 因子得分的计算与解释第50-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基于眼动实验的特色街区外部空间视觉注视研究第52-77页
    4.1 眼动实验设计及流程第52-54页
        4.1.1 眼动实验原理及目的第52页
        4.1.2 实验样本选择第52-54页
        4.1.3 实验设计及流程第54页
    4.2 眼动实验结果分析第54-64页
        4.2.1 总注视时间热力图分析第54-60页
        4.2.2 感兴趣注视区域的划分第60-62页
        4.2.3 各类持续注视时间第62-64页
    4.3 视觉注视的潜在影响第64-69页
        4.3.1 样本色彩的潜在影响第64-66页
        4.3.2 空间要素图面占比的潜在影响第66-67页
        4.3.3 空间要素在画面中的位置第67-69页
    4.4 视觉注视偏好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与因子分析第69-73页
        4.4.1 单位像素的总注视时间第69-70页
        4.4.2 视觉注视偏好与空间要素属性的相关性分析第70-72页
        4.4.3 视觉注视偏好与空间要素关联性的降维分析第72-73页
    4.5 空间感受与视觉偏好的关联性分析第73-76页
    4.6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基于色彩解析的特色街区外部空间色彩表现研究第77-102页
    5.1 特色街区外部空间环境色彩解析第77-80页
        5.1.1 图形与图像色彩解析的实验设计第77-78页
        5.1.2 色彩解析实验方法的选择第78-80页
    5.2 特色街区外部空间色彩量化提取第80-82页
        5.2.1 特色街区外部空间色彩提取方法第80-81页
        5.2.2 街区外部空间色彩量化处理第81-82页
    5.3 街区外部空间色彩连续性分析第82-87页
        5.3.1 特色街区铺装色彩连续性第82-83页
        5.3.2 特色街区墙面色彩连续性第83-85页
        5.3.3 色街区设施色彩连续性第85页
        5.3.4 特色街区元素色彩连续性第85-87页
    5.4 街区外部空间色彩特征分析第87-91页
        5.4.1 特色街区色彩模型构建原理第87页
        5.4.2 特色街区色彩模型构建方法第87页
        5.4.3 特色街区色彩特征分析第87-91页
    5.5 街区外部空间要素色彩相关性分析第91-101页
        5.5.1 空间要素色彩提取与转换第91-97页
        5.5.2 空间要素色彩RGB特征分析第97-100页
        5.5.3 空间要素色彩RGB相关性分析第100-101页
    5.6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结论第102-107页
    6.1 各章概括与总结第102-104页
    6.2 主要研究结论第104-106页
        6.2.1 特色街区罍街的外部空间类型及空间感受因子第104-105页
        6.2.2 空间要素对视觉注视的影响作用及其与感受因子的关联作用第105页
        6.2.3 街区色彩表征及空间要素色彩属性关联性第105-106页
    6.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0页
附录第110-113页
    附录一 SD评价各样本得分统计第110-111页
    附录二 空间要素总注视持续时间统计第111-11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113-114页
    1)参加的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第113页
    2)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3页
    3)获得的学术奖励第113页
    4)参与的设计项目与工作实践第113-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村旅游背景下徽州民居再利用改造策略研究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环巢湖地区乡村空间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