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轮作体系下长期施肥对黑土养分平衡与腐殖质组分及结构动态变化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29页
    1.1 引言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7-27页
        1.2.1 农田养分平衡第17-18页
        1.2.2 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结构的研究第18-22页
        1.2.3 土壤腐殖质的热性质和热力学稳定性第22-23页
        1.2.4 土壤腐殖质的光谱学特性第23-27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1.4 创新点第28-29页
第二章 试验基地与研究方案第29-33页
    2.1 试验基地简介第29-30页
    2.2 研究内容第30页
    2.3 研究方法第30-33页
        2.3.1 土壤样品采集第30-31页
        2.3.2 室内分析第31页
        2.3.3 技术路线第31-33页
第三章 长期不同施肥对作物产量与黑土养分平衡作用第33-40页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3页
        3.1.1 试验材料第33页
        3.1.2 养分测定及养分平衡计算方法第3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3.2.1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33-36页
        3.2.2 长期施肥对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第36-38页
    3.3 讨论第38-39页
    3.4 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长期施肥黑土腐殖质组成及光学特性变化第40-62页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4.1.1 试验材料第40-41页
        4.1.2 土壤腐殖质提取及分组第41页
        4.1.3 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及光学性质测定第41页
        4.1.4 数据统计分析第41-4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2-57页
        4.2.1 长期施肥作用下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第42-43页
        4.2.2 长期施肥作用下黑土腐殖质组分碳含量变化第43-51页
        4.2.3 长期施肥作用下黑土腐殖质组分光学特性的变化第51-55页
        4.2.4 黑土养分平衡与腐殖质组分数量相关性分析第55-57页
    4.3 讨论第57-60页
        4.3.1 长期施肥对黑土腐殖质组分碳含量动态变化影响第57-59页
        4.3.2 长期施肥对黑土腐殖质组分HA、FA光学特性的影响第59-60页
        4.3.3 黑土养分平衡与腐殖质组分数量关系第60页
    4.4 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长期施肥黑土胡敏酸结构动态变化特征第62-7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5.1.1 试验材料第62页
        5.1.2 HA制备及纯化第62页
        5.1.3 HA元素组成及结构分析方法第62-63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3-74页
        5.2.1 长期施肥作用下黑土胡敏酸的元素组成第63-65页
        5.2.2 长期施肥作用下黑土胡敏酸的热性质分析第65-67页
        5.2.3 长期施肥作用下黑土胡敏酸的红外光谱分析第67-70页
        5.2.4 长期施肥作用下黑土胡敏酸的CPMAS~(13)C-NMR波谱特征第70-74页
    5.3 讨论第74-76页
    5.4 小结第76-78页
第六章 长期施肥黑土胡敏素结构动态变化特征第78-92页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78-79页
        6.1.1 样品采集第78页
        6.1.2 胡敏素制备及纯化第78页
        6.1.3 胡敏素元素组成及结构分析方法第78-79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79-89页
        6.2.1 长期施肥作用下黑土胡敏素的元素组成第79-81页
        6.2.2 长期施肥作用下黑土胡敏素的热性质分析第81-84页
        6.2.3 长期施肥作用下黑土胡敏素的红外光谱特征第84-86页
        6.2.4 长期施肥作物下黑土胡敏素的CPMAS~(13)C-NMR波谱特征第86-89页
    6.3 讨论第89-91页
    6.4 小结第91-9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2-94页
    7.1 结论第92-93页
    7.2 展望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9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覆膜与施肥对土壤中秸秆氮的赋存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下一篇:地膜覆盖和施肥条件下外源碳在土壤团聚体中的赋存和转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