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茄果类论文--辣椒论文

黄灯笼辣椒eIF4Es基因的克隆及其与PVMV-VPg互作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9-21页
    1.1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概述第10-12页
        1.1.1 甜椒脉斑驳病毒(PVMV)症状表现第10页
        1.1.2 马铃薯Y病毒属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研究第10-12页
    1.2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第12-13页
        1.2.1 来源于病毒的抗性基因策略第12-13页
        1.2.2 非病毒基因来源的抗性策略研究第13页
    1.3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的相关研究第13-17页
        1.3.1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的结构第13-14页
        1.3.2 eIF4E参与真核生物蛋白质翻译的起始第14-15页
        1.3.3 eIF4E参与抗病毒的机制第15-16页
        1.3.4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与eIF4E家族成员的结合具有选择性第16-17页
    1.4 本研究的关键技术方法第17-19页
        1.4.1 酵母双杂交技术第17-18页
        1.4.2 荧光双分子互补技术第18-19页
        1.4.3 基因编辑技术第19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1.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39页
    2.1 材料与试剂第21-23页
        2.1.1 植物材料第21页
        2.1.2 菌株与质粒第21页
        2.1.3 表达载体第21-22页
        2.1.4 主要的酶和生化试剂第22-23页
        2.1.5 仪器设备第23页
    2.2 方法第23-39页
        2.2.1 黄灯笼辣椒样品叶片总RNA提取第23-24页
        2.2.2 黄灯笼辣椒样品叶片cDNA合成第24页
        2.2.3 反转录产物可靠性检验第24-25页
        2.2.4 引物设计第25页
        2.2.5 PCR扩增程序第25-26页
        2.2.6 eIF4E家族4个基因目的片段回收纯化、连接、转化第26页
        2.2.7 酵母诱饵载体的构建第26-28页
        2.2.8 酵母激活域载体的构建第28-30页
        2.2.9 酵母双杂交(LexA系统)菌株EGY48 (p8op-LacZ)表型鉴定第30页
        2.2.10 重组激活域质粒转化EGY48(p8op-LacZ)酵母感受态细胞第30页
        2.2.11 转化酵母的菌落PCR鉴定第30-31页
        2.2.12 激活域质粒的自激活活性检测第31页
        2.2.13 激活域质粒的毒性检测第31页
        2.2.14 诱饵质粒转化EGY48 (p8op-LacZ)酵母感受态细胞第31页
        2.2.15 菌落PCR鉴定第31页
        2.2.16 诱饵质粒的自激活活性检测第31页
        2.2.17 诱饵质粒对EGY48酵母菌的毒性检测第31-32页
        2.2.18 诱饵质粒和激活域质粒同时转化EGY48 (p8op-LacZ)菌株第32页
        2.2.19 酵母菌株阳性克隆的筛选第32页
        2.2.20 酵母阳性克隆的验证第32-33页
        2.2.21 双分子荧光互补载体的构建第33-36页
        2.2.22 EHA105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第36页
        2.2.23 BiFC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第36-37页
        2.2.24 注射烟草第37-3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9-53页
    3.1 黄灯笼辣椒eIF4E家族基因的克隆第39-44页
        3.1.1 黄灯笼辣椒嫩叶总RNA提取第39页
        3.1.2 黄灯笼辣椒eIF4E家族4个基因的克隆第39-40页
        3.1.3 黄灯笼辣椒eIF4E家族4个基因全长ORF分析第40-44页
    3.2 酵母双杂交鉴定蛋白互作结果第44-49页
        3.2.1 酵母双杂交激活域载体pB42AD-eIF4E/eIF(iso)4E/eIF4E-Xm/ nCBP9090的构建及鉴定第44-45页
        3.2.2 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LexA-VPg的构建及鉴定第45页
        3.2.3 激活域载体的毒性及自激活活性检测第45-46页
        3.2.4 诱饵载体的毒性及自激活活性检测第46-47页
        3.2.5 酵母双杂交系统阳性克隆筛选第47-48页
        3.2.6 酵母双杂交系统阳性克隆的验证第48-49页
    3.3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进一步验证eIF4E家族因子与PVMV-VPg的互作第49-53页
        3.3.1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49页
        3.3.2 目的基因PCR扩增第49-50页
        3.3.3 双分子荧光互补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0页
        3.3.4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EHA105第50-51页
        3.3.5 农杆菌注射烟草的蛋白互作检测第51-53页
4 讨论第53-57页
    4.1 黄灯笼辣椒eIF4E家族成员的分析第53页
    4.2 黄灯笼辣椒Cc-eIF4E和Cc-eIF(iso)4E抗病位点的预测第53-54页
    4.3 Y2HS和BiFC研究黄灯笼辣椒eIF4E家族蛋白与PVMV-VPg之间的互作第54-55页
    4.4 以黄灯笼辣椒eIF4E为靶点进行基因编辑培育抗PVMV新品系的可行性第55-57页
5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附录第65-68页
    附录一 缩略词表第65-66页
    附录二 载体图谱第66-68页
本研究获资助项目第68页
发表文章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作障碍下广藿香叶片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下一篇:刀耕火种和择伐后热带次生林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