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

沥青混凝土路面压电微能量收集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能源问题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压电材料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道路压电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压电能量接口电路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第15-18页
第二章 压电基础理论及压电换能器的制备第18-26页
    2.1 压电效应第18-19页
    2.2 压电方程第19-20页
    2.3 锆钛酸铅压电陶瓷的制备第20-22页
        2.3.1 制备方法第20-21页
        2.3.2 实验原料第21页
        2.3.3 压电陶瓷制备过程第21-22页
    2.4 聚偏氟乙烯压电薄膜换能器的制备第22-25页
        2.4.1 实验原料第22-23页
        2.4.2 制备过程第23-24页
        2.4.3 聚偏氟乙烯压电换能器封装设计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基于压电材料的有限元分析第26-40页
    3.1 有限元理论第26-28页
        3.1.1 基于COMSOL的有限元分析过程第26-27页
        3.1.2 沥青混凝土路面力-电耦合结构场分析第27-28页
    3.2 压电陶瓷有限元分析第28-32页
        3.2.1 压电陶瓷开路电压分析第28-29页
        3.2.2 PZT-5H压电材料属性参数第29-30页
        3.2.3 PZT-5H力-电耦合求解原理及模型构建第30-32页
    3.3 聚偏氟乙烯压电材料有限元分析第32-39页
        3.3.1 PVDF压电材料平衡方程第32-33页
        3.3.2 PVDF压电材料的属性参数第33-34页
        3.3.3 PVDF力-电耦合求解原理及模型构建第34-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压电能量收集接口电路及电路优化设计第40-56页
    4.1 能量收集电路第40-46页
        4.1.1 标准压电能量收集电路理论分析第40-42页
        4.1.2 串联电感压电能量收集电路理论分析第42-43页
        4.1.3 并联电感压电能量收集电路理论分析第43-45页
        4.1.4 回收功率的分析与比较第45-46页
    4.2 Series-SSHI接口电路分析第46-49页
        4.2.1 Series-SSHI接口电路工作原理第46-48页
        4.2.2 Series-SSHI接口电路仿真第48-49页
    4.3 Parallel-SSHI接口电路分析第49-51页
        4.3.1 Parallel-SSHI接口电路工作原理第49-50页
        4.3.2 Parallel-SSHI接口电路仿真第50-51页
    4.4 Series-SSHI能量收集接口电路优化设计第51-53页
        4.4.1 DC-DC变化电路在能量收集接口电路中的应用第51-52页
        4.4.2 PWM驱动电路设计第52页
        4.4.3 Series-SSHI收集电路优化设计第52-53页
    4.5 能量收集接口电路板实现第53-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基于沥青路面压电能量收集实验第56-68页
    5.1 沥青压电路面制备第56-57页
    5.2 压电能量存储方式第57-58页
    5.3 压电材料车辙试验及数据分析第58-65页
        5.3.1 能量收集实验设计第58-59页
        5.3.2 PVDF压电材料能量收集实验第59-62页
        5.3.3 PZT压电材料能量收集实验第62-65页
        5.3.4 改进型Series-SSHI实验第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8页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超声导波技术的复合管道损伤研究
下一篇:桂北地区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高温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