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区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品质提升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6-26页 |
1.1 核心概念界定与辨析 | 第16-18页 |
1.1.1 盲道 | 第16-17页 |
1.1.2 城市道路 | 第17页 |
1.1.3 步行空间 | 第17-18页 |
1.1.4 品质提升 | 第18页 |
1.2 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8-21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21-2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26-38页 |
2.1 视障者出行 | 第26-30页 |
2.1.1 使用盲道出行 | 第26页 |
2.1.2 使用盲道盲杖系统出行 | 第26-28页 |
2.1.3 高科技辅助出行 | 第28-30页 |
2.2 盲道的设置 | 第30-34页 |
2.2.1 盲道的设置方法 | 第30-31页 |
2.2.2 盲道设置的内容 | 第31-33页 |
2.2.3 设置盲道的作用 | 第33-34页 |
2.3 盲道的现存问题 | 第34-36页 |
2.3.1 盲道施工与维护的问题 | 第34-35页 |
2.3.2 盲道设置的问题 | 第35页 |
2.3.3 盲道现存问题的原因 | 第35-36页 |
2.4 盲道空间品质提升 | 第36-37页 |
2.4.1 从精神建设层面 | 第36-37页 |
2.4.2 从科学评价层面 | 第37页 |
2.5 小结 | 第37-38页 |
3 对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的认知 | 第38-62页 |
3.1 视障者及其出行 | 第38-44页 |
3.1.1 视障者对外界的感知 | 第38-43页 |
3.1.2 视障者如何寻路 | 第43-44页 |
3.2 盲道的起源与演进 | 第44-49页 |
3.2.1 盲道的起源 | 第44页 |
3.2.2 盲道的演进 | 第44-49页 |
3.3 盲道的导盲机制 | 第49-58页 |
3.3.1 盲道的基本构造 | 第49-56页 |
3.3.2 盲道的工作原理 | 第56-58页 |
3.4 盲道设置的基本原则 | 第58-60页 |
3.4.1 安全性原则 | 第58页 |
3.4.2 规范性原则 | 第58-59页 |
3.4.3 可达性原则 | 第59页 |
3.4.4 系统性原则 | 第59页 |
3.4.5 协调性原则 | 第59-60页 |
3.5 小结 | 第60-62页 |
4 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现状评价体系构建 | 第62-90页 |
4.1 评价方法选取 | 第62-68页 |
4.1.1 评价方法比较 | 第62-64页 |
4.1.2 评价方法确定 | 第64-68页 |
4.2 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 第68-76页 |
4.2.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68-69页 |
4.2.2 指标体系内容 | 第69-76页 |
4.3 指标权重确定 | 第76-87页 |
4.3.1 基于专家问卷的指标权重分析 | 第76-80页 |
4.3.2 基于视障者访谈的指标权重分析 | 第80-83页 |
4.3.3 专家意见与视障者意见反馈的对比分析 | 第83-85页 |
4.3.4 最终组合权重 | 第85-87页 |
4.4 评价操作流程 | 第87-88页 |
4.5 小结 | 第88-90页 |
5 南京鼓楼区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现状评价 | 第90-130页 |
5.1 南京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建设总体状况 | 第90-92页 |
5.1.1 南京市视障者规模 | 第90页 |
5.1.2 南京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的发展 | 第90-91页 |
5.1.3 南京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的空间分布 | 第91-92页 |
5.2 评价样本的选取 | 第92-97页 |
5.2.1 样本选取的原则 | 第92页 |
5.2.2 样本选取的方法 | 第92-93页 |
5.2.3 评价样本的确定 | 第93-97页 |
5.3 评价及其结果 | 第97-118页 |
5.3.1 盲道品质评价过程 | 第97-116页 |
5.3.2 一级指标结果统计 | 第116-118页 |
5.3.3 最终结果统计 | 第118页 |
5.4 评价结果剖析 | 第118-124页 |
5.4.1 一级指标结果分析 | 第118-121页 |
5.4.2 最终结果分析 | 第121-122页 |
5.4.3 盲道空间现状 | 第122-124页 |
5.5 现状问题分析 | 第124-129页 |
5.5.1 盲道现状共性问题 | 第124-127页 |
5.5.2 盲道现状特性问题 | 第127-129页 |
5.6 小结 | 第129-130页 |
6 南京鼓楼区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改善对策 | 第130-146页 |
6.1 改进盲道构造 | 第130-132页 |
6.1.1 盲道材质 | 第130页 |
6.1.2 盲道尺寸 | 第130-132页 |
6.1.3 盲道色彩 | 第132页 |
6.2 优化盲道位置 | 第132-137页 |
6.2.1 盲道系统在城市道路中的位置 | 第133-135页 |
6.2.2 盲道在道路步行空间中的位置 | 第135-137页 |
6.3 完善盲道体系 | 第137-143页 |
6.3.1 构筑完整的盲道系统 | 第137-138页 |
6.3.2 提高盲道的可达性 | 第138-142页 |
6.3.3 增强盲道的连续性 | 第142-143页 |
6.4 因地制宜设置盲道 | 第143-145页 |
6.4.1 尊重既有道路条件 | 第143-144页 |
6.4.2 考虑视障者密度 | 第144-145页 |
6.4.3 与城市道路相协调 | 第145页 |
6.5 小结 | 第145-146页 |
7 总结 | 第146-150页 |
7.1 结论 | 第146-147页 |
7.2 贡献和不足 | 第147-148页 |
7.2.1 贡献 | 第147页 |
7.2.2 不足 | 第147-148页 |
7.3 后续研究展望 | 第148-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2页 |
附录A 南京鼓楼区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实态调查 | 第162-178页 |
附录B 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质量现状评价咨询问卷 | 第178-184页 |
附录C 南京鼓楼区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质量评价表 | 第184-186页 |
附录D 南京鼓楼区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现状调查表 | 第186-1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第188-190页 |
致谢 | 第190-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