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小麦旗叶生理性状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1.1 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1.2 小麦旗叶中过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 小麦灌浆特性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4 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5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8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2 试验地状况 | 第18-20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20-21页 |
2.4 试验方法与相关计算 | 第21-25页 |
2.4.1 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测定 | 第21页 |
2.4.2 旗叶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1-22页 |
2.4.3 旗叶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22页 |
2.4.4 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及经济系数 | 第22页 |
2.4.5 籽粒灌浆特性 | 第22-23页 |
2.4.6 产量相关检测 | 第23页 |
2.4.7 水分利用效率 | 第23-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55页 |
3.1 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分析 | 第25-37页 |
3.1.1 不同补灌处理对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影响 | 第25-27页 |
3.1.2 不同补灌处理对小麦旗叶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27-37页 |
3.1.2.1 不同补灌处理对小麦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第27-30页 |
3.1.2.2 不同补灌处理对小麦旗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3.1.2.3 不同补灌处理对小麦旗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第32-34页 |
3.1.2.4 不同补灌处理对小麦旗叶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34-37页 |
3.2 小麦开花至成熟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及经济系数差异分析 | 第37-45页 |
3.2.1 不同补灌处理对小麦穗部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2 不同补灌处理对小麦干物质转运特性的影响 | 第39-45页 |
3.2.2.1 不同补灌处理对小麦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2.2 不同补灌处理对小麦花前贮藏干物质转运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2.3 不同补灌处理对小麦花前贮藏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2.4 不同补灌处理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2.5 不同补灌处理对小麦经济系数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 小麦花后至成熟灌浆速率及灌浆特性参数分析 | 第45-50页 |
3.4 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 第50-51页 |
3.5 小麦产量及产量相关因素分析 | 第51-55页 |
3.5.1 不同补灌对成熟期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51页 |
3.5.2 不同补灌对成熟期小麦穗数的影响 | 第51-52页 |
3.5.3 不同补灌对成熟期小麦穗粒数的影响 | 第52-53页 |
3.5.4 不同补灌对成熟期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 第53-55页 |
4 结论 | 第55-57页 |
4.1 灌水对小麦开花期旗叶生理特征的影响 | 第55页 |
4.2 灌水对小麦开花至成熟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 灌水对小麦灌浆期灌浆特性的影响 | 第56页 |
4.4 灌水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6页 |
4.5 灌水对产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 第56-57页 |
5 讨论 | 第57-63页 |
5.1 小麦旗叶生理特性 | 第57-58页 |
5.2 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 | 第58-60页 |
5.3 小麦灌浆特性 | 第60-61页 |
5.4 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 第61-62页 |
5.5 小麦产量及产量相关因素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