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1.1 妒忌 | 第12-23页 |
1.1.1 妒忌的概念 | 第12-14页 |
1.1.2 妒忌与相似概念的辨析 | 第14-15页 |
1.1.3 妒忌的分类 | 第15-18页 |
1.1.4 妒忌的测量 | 第18-19页 |
1.1.5 妒忌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1.1.6 妒忌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1.1.7 妒忌的神经生理机制 | 第22-23页 |
1.2 合作行为 | 第23-25页 |
1.2.1 合作行为的概念 | 第23页 |
1.2.2 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1.2.3 合作行为的相关理论 | 第24-25页 |
1.3 帮助行为 | 第25-27页 |
1.3.1 帮助行为的概念 | 第25页 |
1.3.2 帮助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1.3.3 帮助行为的相关理论 | 第26-27页 |
1.4 妒忌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 第27-30页 |
2 问题提出 | 第30-36页 |
2.1 选题缘由 | 第30-31页 |
2.2 现有研究局限 | 第31-32页 |
2.3 研究总体设计及研究假设 | 第32-34页 |
2.3.1 研究总体设计 | 第32-33页 |
2.3.2 研究假设 | 第33-34页 |
2.4 选题意义 | 第34-36页 |
2.4.1 理论意义 | 第34页 |
2.4.2 实践意义 | 第34-36页 |
3 实验一:善意和恶意妒忌对妒忌大学生合作行为的影响 | 第36-44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36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3.3.1 实验设计 | 第36页 |
3.3.2 实验材料 | 第36-38页 |
3.3.3 实验程序 | 第38-39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9-42页 |
3.4.1 被试妒忌情绪诱发的操作检验 | 第39-40页 |
3.4.2 不同妒忌类型下被试的应得感的差异分析 | 第40页 |
3.4.3 不同妒忌类型、不同合作指向下被试合作的差异分析 | 第40-42页 |
3.5 讨论 | 第42-44页 |
3.5.1 妒忌类型影响妒忌者的合作行为 | 第42页 |
3.5.2 妒忌类型对妒忌者合作行为的影响具有指向性 | 第42-44页 |
4 实验二:善意和恶意妒忌对被妒忌大学生帮助行为的影响 | 第44-52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44页 |
4.2 研究对象 | 第44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44-46页 |
4.3.1 实验设计 | 第44页 |
4.3.2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4.3.3 实验程序 | 第45-46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46-49页 |
4.4.1 被试被妒忌情绪诱发的操作检验 | 第46-47页 |
4.4.2 不同被妒忌类型下被试的应得感的差异分析 | 第47页 |
4.4.3 不同被妒忌类型、不同帮助指向下被试帮助的差异分析 | 第47-49页 |
4.5 讨论 | 第49-52页 |
4.5.1 被妒忌类型对被妒忌者帮助行为的影响 | 第49-50页 |
4.5.2 被妒忌类型对被妒忌者帮助行为的影响具有指向性 | 第50-52页 |
5 讨论 | 第52-54页 |
6 小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6.2 创新之处 | 第54页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附录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