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有机发光二极管 | 第11-12页 |
1.2 热活化延迟荧光器件 | 第12-13页 |
1.3 有机器件中的磁效应 | 第13-15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意义 | 第15-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9页 |
第2章 器件的制备与测试 | 第19-24页 |
2.1 有机器件的制备 | 第19-21页 |
2.1.1 基片的清洗 | 第19页 |
2.1.2 空穴传输层PEDOT:PSS的旋涂 | 第19-20页 |
2.1.3 有机功能层和电极的生长 | 第20-21页 |
2.2 有机器件的测试 | 第21-24页 |
第3章 热活化延迟荧光器件中的电致发光磁效应 | 第24-35页 |
3.1 引言 | 第24-25页 |
3.2 实验制备 | 第25-2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3.3.1 TADF器件分子结构及其发光特性表征 | 第26-28页 |
3.3.2 室温下不同偏压的电致发光磁效应 | 第28-30页 |
3.3.3 低温下不同偏压的电致发光磁效应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第4章 热活化延迟荧光器件中主客体间激发态能量的传递和转移过程 | 第35-48页 |
4.1 引言 | 第35-36页 |
4.2 实验制备 | 第36-37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4页 |
4.3.1 分子结构与发光特性 | 第37-38页 |
4.3.2 TADF器件的MEL以及能量传递 | 第38-40页 |
4.3.3 TADF器件不同掺杂浓度下的MEL | 第40-41页 |
4.3.4 TADF器件在不同温度下的MEL | 第41-43页 |
4.3.5 TADF器件MEL幅值和发光效率随温度的变化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5章 热活化延迟荧光器件中陷阱参与的三重态-极化子相互作用 | 第48-61页 |
5.1 引言 | 第48-4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5.3.1 器件发光效率与伏安特性 | 第50-51页 |
5.3.2 器件在室温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磁电导 | 第51-54页 |
5.3.3 器件在不同温度下的磁电导 | 第54-55页 |
5.3.4 三重态激子增加对TADF器件磁电导的影响 | 第55-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