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1.2.1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发展 | 第7-8页 |
1.2.2 建筑景观融合设计理念基础 | 第8-10页 |
1.3 大学校园内新老建筑景观的有机融合策略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2 山西农业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 第12-35页 |
2.1 山西农大建筑历史阶段与特色分析 | 第12-27页 |
2.1.1 第一个时期—孟家花园时期 | 第12-18页 |
2.1.2 第二个时期—铭贤学校时期 | 第18-23页 |
2.1.3 第三个时期—建筑复兴时期 | 第23-25页 |
2.1.4 第四个时期—现代建筑时期 | 第25-27页 |
2.2 分阶段建筑格局变化分析 | 第27-32页 |
2.2.1 铭贤时期布局 | 第27页 |
2.2.2 建国后学校布局 | 第27-30页 |
2.2.3 近期校园规划 | 第30-32页 |
2.3 校内景观分析 | 第32-34页 |
2.4 校内整体融合问题 | 第34-35页 |
3 新老景观融合策略 | 第35-49页 |
3.1 案例分析 | 第35-40页 |
3.1.1 城区新老景观之间的概念性无缝结合—以菊儿胡同为例 | 第35-37页 |
3.1.2 建筑古典符号与现代手法的有机结合范例—以苏州博物馆为例 | 第37-39页 |
3.1.3 高校校园场所改扩建具体策略—以北京大学为例 | 第39-40页 |
3.2 大学新老建筑景观融合问题及策略 | 第40-43页 |
3.2.1 宏观策略 | 第41-42页 |
3.2.2 具体策略 | 第42-43页 |
3.3 策略实践 | 第43-49页 |
4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Abstract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