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2-16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0.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0.4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 航天云网国际化战略背景 | 第16-19页 |
1.1 航天云网企业背景 | 第16页 |
1.2 航天云网核心业务 | 第16-18页 |
1.2.1 门户平台 | 第16-17页 |
1.2.2 云制造 | 第17页 |
1.2.3 工业大数据 | 第17页 |
1.2.4 众创空间 | 第17-18页 |
1.2.5 工业品共享中心 | 第18页 |
1.3 助推“一带一路”,航天云网国际版正式上线 | 第18-19页 |
2 航天云网国际化战略的机遇与挑战..基于PEST分析法 | 第19-24页 |
2.1 国家战略支撑 | 第19-21页 |
2.1.1 “一带一路”引领制造业走向海外 | 第19页 |
2.1.2 “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产业融合 | 第19-20页 |
2.1.3 “中国制造2025”战略促进产业升级 | 第20页 |
2.1.4 线上线下结合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第20-21页 |
2.2 经济新常态遇见工业互联网 | 第21页 |
2.3 社会文化差异不容忽视 | 第21-22页 |
2.4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来临 | 第22-24页 |
2.4.1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 | 第22页 |
2.4.2 智慧云制造 | 第22-23页 |
2.4.3 各国信息化水平差异影响海外布局 | 第23页 |
2.4.4 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挑战 | 第23-24页 |
3 航天云网国际化运营能力评估分析 | 第24-28页 |
3.1 精准对接市场与投资需求 | 第24-25页 |
3.1.1 企业经营模式顺应制造业发展新潮流 | 第24页 |
3.1.2 企业投资方向突出,有序推进国际合作 | 第24-25页 |
3.2 国内竞争优势与国际角逐挑战并存 | 第25-26页 |
3.2.1 企业国内竞争力卓越 | 第25页 |
3.2.2 企业国际知名度有待提高 | 第25-26页 |
3.3 企业内外资源使用效能评价 | 第26-28页 |
3.3.1 借力航天科工,内部资源使用高效 | 第26页 |
3.3.2 外部专业资源利用率低 | 第26-28页 |
4 国际主要竞争企业对比分析 | 第28-33页 |
4.1 德国西门子MindSphere | 第28-29页 |
4.1.1 由底层向上层的模式 | 第28页 |
4.1.2 对垂直市场的深度理解 | 第28-29页 |
4.1.3 独树一帜的开放性 | 第29页 |
4.2 美国通用电气Predix | 第29-31页 |
4.2.1 打造工业设备领域的“Android系统” | 第29-30页 |
4.2.2 让软件来定义机器 | 第30页 |
4.2.3 广泛寻求合作,构建工业互联网标准 | 第30-31页 |
4.3 中国航天云网INDICS | 第31-33页 |
5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探寻 | 第33-36页 |
5.1 工业互联网四种布局路径 | 第33-34页 |
5.2 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构建战略 | 第34-36页 |
6 总结建议 | 第36-38页 |
6.1 航天云网国际化战略中面临的问题总结及建议 | 第36-37页 |
6.2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未来应注意的问题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