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与严歌苓畸恋小说比较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1 畸恋和畸恋小说的定义和形态 | 第13-18页 |
1.1 定义 | 第13-14页 |
1.2 形态 | 第14-18页 |
1.2.1 纳博科夫小说中的情感叙事 | 第15-16页 |
1.2.2 严歌苓小说中的情感叙事 | 第16-18页 |
2 纳博科夫与严歌苓文学作品中畸恋表现模式之比较 | 第18-26页 |
2.1 成长之痛:扭曲的诱因 | 第18-20页 |
2.2 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对立 | 第20-21页 |
2.3 性压抑说:无意识的伦理撕裂 | 第21-23页 |
2.4 压倒欲望的情感选择 | 第23-26页 |
3 纳博科夫和严歌苓作品中畸恋产生原因之比较 | 第26-38页 |
3.1 心理层面 | 第26-28页 |
3.1.1 异国他乡带来的心理转变和落差 | 第26-27页 |
3.1.2 家庭内部引起的心理诱因 | 第27-28页 |
3.2 生理层面 | 第28-32页 |
3.2.1 情感的温存与归属 | 第28-29页 |
3.2.2 生理占有欲的驱动 | 第29-31页 |
3.2.3 隐形先天和显性后天 | 第31-32页 |
3.3 文化层面 | 第32-38页 |
3.3.1 异质文化间的文化想象和文化期待 | 第32-34页 |
3.3.2 精神或物质的边缘地带 | 第34-35页 |
3.3.3 东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价值观抉择 | 第35-38页 |
4 严歌苓对纳博科夫畸恋小说创作的借鉴与创新 | 第38-43页 |
4.1 “人设”年龄模式 | 第38-39页 |
4.2 “光鲜亮丽”与“落魄失败”的男性形象 | 第39-40页 |
4.3 “TalkOut”叙事手法 | 第40-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