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0.1 齐鲁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 第11-12页 |
0.2 “救世者”概念 | 第12-14页 |
0.3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0.4 研究价值与方法 | 第16-18页 |
1 齐鲁文化的精神特质 | 第18-23页 |
1.1 “无恒产而有恒心”的理想精神 | 第18-20页 |
1.2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韧性精神 | 第20-21页 |
1.3 “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 第21-23页 |
2 “救世者”形象生成的文化语境 | 第23-28页 |
2.1 新时期齐鲁人文精神的新发展 | 第23-24页 |
2.2 市场经济浪潮下道德理性的缺失 | 第24-25页 |
2.3 新世纪消费主义潮流影响下的精神沙化 | 第25-28页 |
3 齐鲁文化视域下张炜小说中“救世者”形象类型 | 第28-38页 |
3.1 启发教育底层大众的启蒙型知识分子 | 第28-32页 |
3.1.1 心怀理想与积极入世 | 第29-30页 |
3.1.2 扎根大山与深入底层 | 第30-32页 |
3.2 百折不挠救济民众的英雄豪侠 | 第32-35页 |
3.2.1 信念坚定与孤身探险 | 第32-33页 |
3.2.2 学思结合与大胆试验 | 第33-35页 |
3.3 背叛家族投身战争的革命战士 | 第35-38页 |
4 齐鲁文化影响下“救世者”行为的诗性表达 | 第38-47页 |
4.1 自救的突围:在新天地中走向“救世” | 第38-43页 |
4.1.1 在沉寂的老磨屋中爆发的“救世”行为 | 第39-40页 |
4.1.2 在海边的葡萄园里不向恶势力妥协 | 第40-41页 |
4.1.3 在自我的阁楼中探寻家国大义 | 第41-43页 |
4.2 浪漫的延续:马背上的热血传奇 | 第43-47页 |
4.2.1 梦中红马的启发——由思想转向行动 | 第43-45页 |
4.2.2 红马主人的代际传承——革命家取代游侠 | 第45-47页 |
5 齐鲁文化影响下“救世者”形象的反思 | 第47-53页 |
5.1 齐鲁文化视域下张炜小说中“救世者”形象的价值 | 第47-50页 |
5.1.1 对精神沙化的水源给养 | 第48-49页 |
5.1.2 齐鲁文化之根的深度滋养 | 第49-50页 |
5.2 齐鲁文化视域下张炜小说中“救世者”形象的局限 | 第50-53页 |
结束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