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预应力混凝土锈蚀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破损检测技术 | 第14页 |
1.2.2 半破损检测技术 | 第14-15页 |
1.2.3 无损检测技术(NDT) | 第15-16页 |
1.2.4 当前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3 预应力混凝土锈蚀的结构健康监测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1 基于光纤的锈蚀监测 | 第18-19页 |
1.3.2 基于声发射的锈蚀监测 | 第19页 |
1.4 基于压电材料的SHM的发展概况 | 第19-22页 |
1.4.1 压电阻抗法 | 第20-21页 |
1.4.2 压电波动法 | 第21-22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基于PZT片的锈蚀监测智能骨料 | 第24-34页 |
2.1 压电材料基本性能 | 第24-30页 |
2.1.1 压电材料 | 第24页 |
2.1.2 压电效应与极化机理 | 第24-25页 |
2.1.3 压电方程 | 第25-29页 |
2.1.4 压电元件的主要参数 | 第29-30页 |
2.2 智能骨料 | 第30-33页 |
2.2.1 压电陶瓷片的选取 | 第30-31页 |
2.2.2 封装材料的选择 | 第31页 |
2.2.3 混凝土基压电智能骨料的制作 | 第31-32页 |
2.2.4 大理石基压电智能骨料 | 第32-33页 |
2.3 压电智能骨料的选择 | 第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压电智能骨料的耐久性试验研究 | 第34-42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耐久性试验 | 第34-37页 |
3.2.1 构件的设计 | 第34-35页 |
3.2.2 试验装置的设计 | 第35-36页 |
3.2.3 试验检测方法 | 第36-37页 |
3.3 信号及时域分析 | 第37-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基于智能骨料的预应力梁的锈胀机理研究 | 第42-58页 |
4.1 引言 | 第42-43页 |
4.2 基于智能骨料的锈蚀监测原理 | 第43-44页 |
4.3 信号分析基本理论 | 第44-47页 |
4.3.1 频域分析 | 第44-45页 |
4.3.2 小波包分析 | 第45-46页 |
4.3.3 小波包能量分析 | 第46-47页 |
4.4 试验过程 | 第47-50页 |
4.4.1 构件的参数及制作 | 第47-48页 |
4.4.2 试验设备及操作过程 | 第48-50页 |
4.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0-57页 |
4.5.1 试件外观结果 | 第50-51页 |
4.5.2 时域信号及频域信号分析 | 第51-55页 |
4.5.3 小波包能量分析 | 第55-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基于智能骨料的已锈蚀预应力梁承载力监测试验 | 第58-72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试验原理 | 第58-60页 |
5.2.1 监测原理 | 第58-59页 |
5.2.2 损伤指标 | 第59-60页 |
5.3 锈蚀梁的承载力试验 | 第60-61页 |
5.3.1 构件参数 | 第60页 |
5.3.2 试验装置及设备 | 第60-61页 |
5.4 加载及数据的测量 | 第61-62页 |
5.5 试验数据 | 第62-71页 |
5.5.1 试验挠度数据 | 第62-64页 |
5.5.2 试验时域信号分析 | 第64-67页 |
5.5.3 试验频域信号分析 | 第67-69页 |
5.5.4 试验小波包能量及损伤指标分析 | 第69-71页 |
5.6 结论 | 第71-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附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