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喜温药物论文

UV-B辐射与盐胁迫对两种甘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32页
    1.1 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药用植物资源第14-16页
    1.2 盐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第16-19页
        1.2.1 盐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7-18页
        1.2.2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8页
        1.2.3 盐胁迫对植物水分吸收的影响第18-19页
        1.2.4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9页
    1.3 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第19-21页
        1.3.1 盐胁迫和离子毒性第19-20页
        1.3.2 盐胁迫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20页
        1.3.3 盐胁迫和植物的产量第20-21页
    1.4 UV-B辐射对植物的影响研究进展第21-27页
        1.4.1 UV-B辐射对植物形态生长的影响第21-22页
        1.4.2 UV-B辐射对紫外吸收物质的影响第22页
        1.4.3 UV-B辐射对抗氧化物质的影响第22-23页
        1.4.4 UV-B辐射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3-24页
        1.4.5 UV-B辐射与其它因子复合胁迫第24-25页
        1.4.6 甘草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第25页
        1.4.7 甘草属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第25-26页
        1.4.8 甘草属植物抗逆性第26-27页
    1.5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7-32页
        1.5.1 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意义第28-29页
        1.5.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9-31页
        1.5.3 技术路线第31-32页
第二章 UV-B辐射和盐胁迫对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第32-5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3-36页
        2.1.1 植物材料第33-34页
        2.1.2 生长条件及实验设计第34页
        2.1.3 UV-B辐射处理第34-35页
        2.1.4 盐胁迫处理第35页
        2.1.5 种子萌发指标的测定第35页
        2.1.6 幼苗生物量的测定第35页
        2.1.7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第35-36页
        2.1.8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36页
        2.1.9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第36页
        2.1.10 紫外吸收物含量的测定第36页
        2.1.11 数据处理第36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6-51页
        2.2.1 UV-B辐射和盐胁迫对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第36-38页
        2.2.2 UV-B辐射和盐胁迫对甘草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第38-47页
        2.2.3 UV-B辐射和盐胁迫对甘草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47-48页
        2.2.4 UV-B辐射和盐胁迫对甘草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48页
        2.2.5 UV-B辐射和盐胁迫对甘草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48-49页
        2.2.6 UV-B辐射和盐胁迫对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第49-51页
    2.3 讨论第51-54页
        2.3.1 UV-B 辐射及盐胁迫对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1页
        2.3.2 UV-B辐射和盐胁迫对甘草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第51-53页
        2.3.3 UV-B辐射和盐胁迫对甘草幼苗丙二醛(MDA)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53页
        2.3.4 UV-B辐射和盐胁迫对甘草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53-54页
        2.3.5 UV-B辐射和盐胁迫对类黄酮及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第54页
    2.4 结论第54-56页
第三章 UV-B辐射与盐胁迫对甘草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第56-9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7-58页
        3.1.1 材料与试验设计第57-58页
    3.2 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第58-60页
        3.2.1 叶面积的测定第58页
        3.2.2 生物量的测定第58页
        3.2.3 甘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第58页
        3.2.4 甘草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第58-59页
        3.2.5 甘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59-60页
        3.2.6 统计分析第6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60-87页
        3.3.1 UV-B辐射与盐胁迫下甘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第60-63页
        3.3.2 增强UV-B辐射条件下田间种植的甘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变化第63页
        3.3.3 UV-B辐射与盐胁迫下甘草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第63-69页
        3.3.4 增强UV-B辐射下甘草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第69-72页
        3.3.5 UV-B辐射与盐胁迫下甘草叶片光响应参数的变化第72-75页
        3.3.6 UV-B辐射下甘草叶片光响应参数的变化第75-77页
        3.3.7 大田条件下增强UV-B辐射对甘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77-78页
        3.3.8 增强UV-B辐射和盐胁迫下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第78-87页
    3.4 讨论第87-96页
        3.4.1 UV-B 辐射与盐胁迫对甘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第87-88页
        3.4.2 UV-B辐射与盐胁迫对甘草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第88-90页
        3.4.3 UV-B辐射与盐胁迫对甘草叶片光响应特征参数的影响第90-92页
        3.4.4 UV-B辐射与盐胁迫对甘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92-96页
第四章 增强UV-B辐射对两种甘草有效成分的影响第96-10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97-99页
        4.1.1 材料与UV-B辐射处理第97页
        4.1.2 仪器第97页
        4.1.3 试剂第97页
        4.1.4 HPLC样品溶液的制备第97页
        4.1.5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97-98页
        4.1.6 标准品第98页
        4.1.7 标准品第98页
        4.1.8 样品的测定第98页
        4.1.9 数据处理第98-9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99-107页
        4.2.1 UV-B辐射下田间种植甘草有效成分指纹图谱比较第99-103页
        4.2.2 UV-B辐射下田间种植甘草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第103-107页
    4.3 讨论第107-10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09-114页
    5.1 结论第109-111页
    5.2 展望第111-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34页
附录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138页
附件第138-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粉棒束孢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响应海拔高度变化的组学分析
下一篇: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葡萄果实靶向代谢组和转录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