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管子》民本思想的产生 | 第18-24页 |
第一节 《管子》民本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18-19页 |
一、经济繁荣发展,封建制度产生 | 第18页 |
二、周王室衰微,诸侯战争四起 | 第18-19页 |
三、阶级力量整合,诸侯各国变法 | 第19页 |
第二节 《管子》民本思想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 第19-22页 |
一、民本思想萌芽产生 | 第20-21页 |
二、“敬天保民”思想的核心内容 | 第21-22页 |
第三节 齐文化的影响 | 第22-24页 |
一、姜尚治国思想的影响 | 第22页 |
二、管仲的个人经历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管子》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24-33页 |
第一节 《管子》的水本原论 | 第24-29页 |
一、水是万物的本原 | 第24-26页 |
二、水是社会属性的根源 | 第26-29页 |
第二节 功利主义的伦理思想 | 第29-33页 |
第三章 《管子》民本思想的内容 | 第33-46页 |
第一节 富民 | 第33-38页 |
一、将农业发展置于首位 | 第34-35页 |
二、大力发展工商业 | 第35-38页 |
第二节 爱民 | 第38-40页 |
一、爱民要重民 | 第38-39页 |
二、与民一体,爱民如子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教民 | 第40-43页 |
一、《管子》中对百姓的道德教化 | 第40-42页 |
二、《管子》中的职业教育思想 | 第42-43页 |
第四节 惠民 | 第43-46页 |
第四章 《管子》民本思想的比较 | 第46-60页 |
第一节 《管子》民本思想与孔子德治思想的比较 | 第46-50页 |
一、孔子其人及思想概述 | 第46-47页 |
二、《管子》民本思想与孔子思想的比较 | 第47-50页 |
第二节 《管子》民本思想与孟子思想的比较 | 第50-54页 |
一、孟子其人及其思想概述 | 第50-51页 |
二、《管子》民本思想与孟子仁政思想的比较 | 第51-54页 |
第三节 《管子》民本思想与《晏子春秋》治国思想的比较 | 第54-57页 |
一、晏婴其人及其思想 | 第54-55页 |
二、《管子》民本思想与《晏子春秋》治国思想的比较 | 第55-57页 |
第四节 《管子》民本思想的特点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