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葫芦[10]脲的纯化及其与环状主体的协同识别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综述第11-30页
    1.1 葫芦[10]脲化学概述第11-13页
        1.1.1 葫芦脲化学第11-12页
        1.1.2 葫芦[10]脲化学第12-13页
    1.2 葫芦[10]脲的制备方法第13-16页
        1.2.1 葫芦[10]脲包葫芦[5]脲化学第13-14页
        1.2.2 醋酸酐去质子化法制备葫芦[10]脲第14-15页
        1.2.3 氢氧化钠去质子化法制备葫芦[10]脲第15-16页
    1.3 葫芦[10]脲的分子识别性质研究第16-21页
        1.3.1 对环状主体分子的识别第16-18页
        1.3.2 对大尺寸分子的包结第18-19页
        1.3.3 对(潜在)药物分子的识别第19-20页
        1.3.4 对环金属配合物荧光分子的识别第20-21页
    1.4 葫芦[10]脲诱导的自组装及应用研究第21-28页
        1.4.1 构象变换第21-22页
        1.4.2 电荷转移相互作用第22-23页
        1.4.3 聚合物组装体第23-24页
        1.4.4 基于葫芦[10]脲构筑的轮烷组装第24-25页
        1.4.5 金属配位作用第25-26页
        1.4.6 超分子有机框架第26-28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8-30页
        1.5.1 经济、快速、高效地制备葫芦[10]脲第28-29页
        1.5.2 葫芦[10]脲分子识别性质研究第29-30页
第2章 葫芦[10]脲纯化及其识别性质研究第30-67页
    2.1 引言第30-32页
    2.2 实验仪器与分析测试第32-36页
        2.2.1 试剂第32-33页
        2.2.2 仪器第33页
        2.2.3 葫芦脲合成及纯化第33-35页
        2.2.4 实验测试方法第35-36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65页
        2.3.1 葫芦[10]脲包合物沉淀制备第36-47页
        2.3.2 Gn@CB[10]包合物沉淀制备葫芦[10]脲第47-48页
        2.3.3 葫芦[10]脲的分子识别性质研究第48-65页
    2.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3章 葫芦[10]脲与咪唑鎓盐环番识别及协同效应第67-107页
    3.1 引言第67-68页
    3.2 实验仪器与分析测试第68-77页
        3.2.1 试剂第68-69页
        3.2.2 仪器第69-70页
        3.2.3 咪唑鎓盐环番合成第70-76页
        3.2.4 实验测试方法第76-7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7-106页
        3.3.1 葫芦[10]脲与环番主-客体包合作用研究第77-88页
        3.3.2 环番对中性客体分子的识别性质研究第88-95页
        3.3.3 环番对阴离子的识别性质研究第95-106页
    3.4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4章 葫芦[8]脲/葫芦[10]脲与杯[4]吡啶识别性质研究第107-123页
    4.1 引言第107-108页
    4.2 实验仪器与分析测试第108-112页
        4.2.1 试剂第108-109页
        4.2.2 仪器第109页
        4.2.3 环状主体分子合成第109-111页
        4.2.4 实验测试方法第111-112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12-122页
        4.3.1 葫芦[8]脲/葫芦[10]脲与杯[4]吡啶主-客体作用研究第112-117页
        4.3.2 杯[4]吡啶作为主体分子的识别性质研究第117-122页
    4.4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5章 葫芦[7]脲/葫芦[8]脲与金胺的包合作用及荧光增强效应第123-143页
    5.1 引言第123-124页
    5.2 实验仪器与分析测试第124-126页
        5.2.1 试剂第124页
        5.2.2 仪器第124-125页
        5.2.3 金胺纯化第125页
        5.2.4 实验测试方法第125-12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26-142页
        5.3.1 葫芦脲与金胺主-客体包合作用 ~1H NMR研究第126-129页
        5.3.2 葫芦脲络合作用诱导的染料p Ka shift的测定第129-133页
        5.3.3 葫芦脲与金胺主-客体包合作用紫外光谱研究第133-135页
        5.3.4 葫芦脲与金胺主-客体包合作用荧光光谱研究第135-139页
        5.3.5 葫芦脲与金胺主-客体包合物荧光量子产率计算第139页
        5.3.6 葫芦[8]脲与金胺包合物单晶结构解析第139-142页
    5.4 本章小结第142-14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43-145页
    6.1 结论第143-144页
    6.2 展望第144-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9页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59-161页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61-162页
附录3 葫芦[10]脲与 3,3’,5,5’-四甲基联苯胺晶体数据第162-185页
附录4 葫芦[10]脲与杯[4]咪唑[2]苯鎓盐晶体数据第185-198页
致谢第198-199页

论文共1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刚烷硫醇/叔丁基硫醇诱导合成的银基团簇的结构与性能
下一篇:固态发光碳点的制备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