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MARVELD1与核仁素相互作用及其与DNA损伤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0-19页
        1.2.1 MAEVELD1 简介第10-11页
        1.2.2 核仁素简介第11-16页
        1.2.3 DNA损伤及修复简介第16-19页
        1.2.4 本文的研究假设第19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1.4 课题来源第21-22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2-35页
    2.1 实验材料第22-26页
        2.1.1 细胞系、载体及菌株第22页
        2.1.2 抗体第22-23页
        2.1.3 实验试剂及材料第23页
        2.1.4 试剂及配方第23-25页
        2.1.5 实验分析软件第25页
        2.1.6 PCR 扩增引物及 RNAi 片段序列第25页
        2.1.7 主要仪器设备第25-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5页
        2.2.1 细胞的传代培养第26-27页
        2.2.2 细胞转染第27页
        2.2.3 全细胞蛋白提取第27-28页
        2.2.4 细胞浆和细胞核蛋白提取第28页
        2.2.5 RNA提取第28页
        2.2.6 逆转录合成cDNA第28-29页
        2.2.7 pGEX-4T-2/Nucleolin重组体构建系列方法第29-31页
        2.2.8 CaCl2 化学法感受态细胞制备第31-32页
        2.2.9 GST融合蛋白诱导表达第32页
        2.2.10 Western Blot免疫印记杂交第32-33页
        2.2.11 免疫荧光实验第33页
        2.2.12 免疫共沉淀(Co-IP)第33-34页
        2.2.13 GST-pulldown第34-35页
第3章 MARVELD1 与核仁素的相互作用分析第35-45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GST-MARVELD1 与核仁素相互作用分析第35-36页
    3.3 Co-IP检测MARVELD1 与核仁素的相互作用第36-38页
        3.3.1 MARVELD1 与核仁素免疫共沉淀第36-37页
        3.3.2 核仁素与MARVELD1 免疫共沉淀第37-38页
    3.4 GST-Nucleolin重组体构建及诱导表达第38-42页
        3.4.1 pGEX-4T2Nucleolin重组体构建第38-39页
        3.4.2 pGEX-4T2Nucleolin重组体筛选及验证第39-40页
        3.4.3 重组子质粒转化表达菌株及融合蛋白体外诱导表达第40-42页
    3.5 GST-Nucleolin与MARVELD1 相互作用分析第42页
    3.6 讨论第42-43页
    3.7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DNA损伤修复中MARVELD1 与核仁素的关系第45-54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MARVELD1 与核仁素的共定位分析第45-47页
    4.3 DNA损伤修复中MARVELD1 与核仁素的表达情况分析第47-51页
        4.3.1 UV诱导后MARVELD1 与核仁素的表达第47-48页
        4.3.2 射线(IR)照射后MARVELD1 与核仁素的表达第48-49页
        4.3.3 Etoposide诱导后MARVELD1 与核仁素的表达第49-50页
        4.3.4 UV及Etoposide联合处理后MARVELD1 与核仁素的表达变化第50-51页
    4.4 DNA损伤修复过程中MARVELD1 与核仁素结合情况变化第51页
    4.5 讨论第51-53页
    4.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MARVELD1 对核仁素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第54-58页
    5.1 引言第54页
    5.2 DNA损伤时核仁素亚细胞定位的改变第54-56页
        5.2.1 UV诱导后核仁素亚细胞定位的改变第54-55页
        5.2.2 UV及Etoposide联合处理后核仁素亚细胞定位的改变第55-56页
    5.3 MARVELD1 表达沉默对核仁素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第56页
    5.4 讨论第56-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页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洱茶联合化疗药物的增敏及保护作用研究
下一篇:MTA1参与化疗应激反应促进乳腺癌细胞转移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