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ESC发展与基本原理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ESC液压制动系统分析 | 第19-29页 |
2.1 液压控制单元总体结构分析 | 第19-20页 |
2.2 液压控制单元的两种状态 | 第20-25页 |
2.2.1 主动调节压力 | 第20-22页 |
2.2.2 被动调节压力 | 第22-24页 |
2.2.3 单向阀的功能 | 第24-25页 |
2.3 高速电磁阀的高频PWM控制 | 第25-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液压控制单元AMESim仿真 | 第29-55页 |
3.1 ESC液压制动系统模型分析 | 第29-38页 |
3.1.1 节流器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3.1.2 高速电磁阀数学模型 | 第30-31页 |
3.1.3 蓄能器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3.1.4 电机液压泵数学模型 | 第32-33页 |
3.1.5 主缸数学模型 | 第33-35页 |
3.1.6 轮缸数学模型 | 第35-36页 |
3.1.7 单向阀数学模型 | 第36-38页 |
3.2 仿真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 第38-53页 |
3.2.1 仿真模型与参数选择 | 第38-41页 |
3.2.2 主动调节压力动态响应仿真分析 | 第41-46页 |
3.2.2.1 主动增压过程 | 第43-45页 |
3.2.2.2 主动减压过程 | 第45-46页 |
3.2.3 被动调节压力动态响应仿真分析 | 第46-53页 |
3.2.3.1 被动增压过程 | 第48页 |
3.2.3.2 被动减压过程 | 第48-5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高速电磁阀系统分析 | 第55-83页 |
4.1 高速电磁阀数学模型 | 第55-73页 |
4.1.1 进油阀 | 第55-69页 |
4.1.1.1 进油阀组成及机理分析 | 第55-56页 |
4.1.1.2 阀芯电磁力建模和分析 | 第56-61页 |
4.1.1.3 阀芯摩擦力建模和分析 | 第61页 |
4.1.1.4 阀芯液动力建模和分析 | 第61-69页 |
4.1.2 出油阀 | 第69-73页 |
4.1.2.1 出油阀组成及机理分析 | 第69-70页 |
4.1.2.2 阀芯液动力建模和分析 | 第70-73页 |
4.2 液压控制单元联合仿真 | 第73-81页 |
4.2.1 液压制动系统联合仿真 | 第73-77页 |
4.2.2 高速电磁阀的改进分析 | 第77-81页 |
4.2.3 汽车集风发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第8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5章 液压控制单元硬件在环测试 | 第83-89页 |
5.1 测试平台相关软硬件及准备 | 第83-85页 |
5.2 液压控制单元硬件在环测试 | 第85-88页 |
5.2.1 主动增压测试 | 第85-87页 |
5.2.2 高频PWM控制下的高速电磁阀作为转换阀时的实验 | 第87-8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89-9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9-90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