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截面分类的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静力荷载作用下矩形钢管梁的截面分类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2 循环荷载作用下矩形钢管梁的截面分类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冷成形钢矩形管梁的有限元分析 | 第21-31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四点塑性弯曲试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1-27页 |
2.2.1 四点塑性弯曲试验简介 | 第21-22页 |
2.2.2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22页 |
2.2.3 钢材的本构关系模型 | 第22-24页 |
2.2.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4-27页 |
2.2.5 ANSYS非线性求解器的设置 | 第27页 |
2.3 有限元模拟可行性验证 | 第27-29页 |
2.4 冷成形钢矩形管梁的四点弯曲试验初步模拟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冷成形钢矩形管梁的试验研究 | 第31-48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试验目的 | 第31页 |
3.3 试件设计及制作 | 第31-33页 |
3.4 试件材性试验 | 第33-36页 |
3.5 试验方案 | 第36-47页 |
3.5.1 试验加载装置 | 第36-38页 |
3.5.2 试验仪表布置 | 第38页 |
3.5.3 试验加载制度 | 第38-40页 |
3.5.4 试验现象 | 第40-46页 |
3.5.5 试验破坏规律总结 | 第46-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冷成形钢矩形管梁的试验数据分析 | 第48-61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转动能力的度量方法 | 第48-49页 |
4.3 滞回曲线 | 第49-51页 |
4.4 骨架曲线 | 第51-53页 |
4.5 能量耗散 | 第53-54页 |
4.6 刚度退化 | 第54-56页 |
4.7 延性 | 第56-57页 |
4.8 有限元模拟与试验对比分析 | 第57-60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冷成形钢矩形管梁截面分类的参数分析 | 第61-101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矩形管梁本构模型的确定 | 第61-71页 |
5.2.1 应力应变模型的确定 | 第61-62页 |
5.2.2 钢材强度的确定 | 第62-64页 |
5.2.3 模型对比结果 | 第64-71页 |
5.3 初始缺陷幅值的影响 | 第71-72页 |
5.4 参数分析 | 第72-99页 |
5.4.1 矩形管梁的破坏模式 | 第72-73页 |
5.4.2 腹板高厚比H/t | 第73-78页 |
5.4.3 翼缘宽厚比B/t | 第78-84页 |
5.4.4 尺度因子 | 第84-87页 |
5.4.5 钢管壁厚t | 第87-90页 |
5.4.6 钢材屈服强度f_y | 第90-94页 |
5.4.7 圆角外圆弧半径与壁厚的比值R_e/t | 第94-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6章 冷成形钢矩形管梁的截面分类 | 第101-106页 |
6.1 引言 | 第101页 |
6.2 截面分类 | 第101-10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结论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1页 |
附录 | 第111-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