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中英文对照词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0-15页 |
1.1 我国氮肥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页 |
1.2 水稻氮肥的吸收利用规律 | 第10-11页 |
1.3 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措施 | 第11-13页 |
1.3.1 适宜的氮肥类型与施用量 | 第11-12页 |
1.3.2 施用方法和施用时期 | 第12页 |
1.3.3 合理肥水调控 | 第12页 |
1.3.4 精确定量施肥与实地氮肥管理技术 | 第12-13页 |
1.3.5 因种施肥 | 第13页 |
1.4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的关系 | 第13页 |
1.5 本研究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2.1 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和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 | 第15-17页 |
2.1.1 供试材料与栽培概况 | 第15页 |
2.1.2 处理设置 | 第15页 |
2.1.3 取样与测定 | 第15-17页 |
2.1.3.1 地上部干物重和叶面积 | 第15页 |
2.1.3.2 含氮率 | 第15-16页 |
2.1.3.3 剑叶叶绿素含量 | 第16页 |
2.1.3.4 剑叶光合速率 | 第16页 |
2.1.3.5 根干重、根长和根直径 | 第16页 |
2.1.3.6 根系氧化力 | 第16页 |
2.1.3.7 根系激素含量 | 第16页 |
2.1.3.8 考种与计产 | 第16-17页 |
2.1.3.9 数据分析 | 第17页 |
2.2 断根处理对不同水稻产量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 第17-19页 |
2.2.1 供试材料与栽培概况 | 第17页 |
2.2.2 处理设置 | 第17页 |
2.2.3 取样时期 | 第17-18页 |
2.2.4 根系氧化力 | 第18页 |
2.2.5 根系激素含量 | 第18页 |
2.2.6 考种与计产 | 第18页 |
2.2.7 数据分析 | 第18-1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9-46页 |
3.1 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 | 第19-22页 |
3.1.1 产量及构成因素 | 第19-20页 |
3.1.2 干物重积累 | 第20-22页 |
3.2 不同水稻品种氮肥(素)利用效率的变化 | 第22-23页 |
3.2.1 氮素积累 | 第22页 |
3.2.2 氮素利用率 | 第22-23页 |
3.3 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叶面积及光合的影响 | 第23-26页 |
3.3.1 叶面积 | 第23-24页 |
3.3.2 抽穗后剑叶SPAD值 | 第24页 |
3.3.3 抽穗后剑叶光合速率 | 第24-26页 |
3.4 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 | 第26-34页 |
3.4.1 根干重和根冠比 | 第26-27页 |
3.4.2 根长 | 第27页 |
3.4.3 根数 | 第27页 |
3.4.4 根直径 | 第27-28页 |
3.4.5 根表面积 | 第28-30页 |
3.4.6 根体积 | 第30页 |
3.4.7 根系氧化力 | 第30-31页 |
3.4.8 根系激素含量 | 第31-34页 |
3.4.8.1 玉米素+玉米素核苷 | 第31-32页 |
3.4.8.2 吲哚-3-乙酸 | 第32页 |
3.4.8.3 脱落酸 | 第32-34页 |
3.4.8.4 赤霉素 | 第34页 |
3.5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的关系 | 第34-36页 |
3.6 主要生育期断根处理对水稻产量和根重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6-46页 |
3.6.1 分蘖中期断根 | 第36-39页 |
3.6.1.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36-37页 |
3.6.1.2 根干重 | 第37页 |
3.6.1.3 根系氧化力 | 第37-39页 |
3.6.1.4 根系Z+ZR含量 | 第39页 |
3.6.2 穗分化始期断根 | 第39-43页 |
3.6.2.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第39-40页 |
3.6.2.2 根干重 | 第40-42页 |
3.6.2.3 根系氧化力 | 第42页 |
3.6.2.4 根系Z+ZR含量 | 第42-43页 |
3.6.3 抽穗期断根 | 第43-46页 |
3.6.3.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第43-45页 |
3.6.3.2 根干重 | 第45页 |
3.6.3.3 根系氧化力 | 第45-46页 |
3.6.3.4 根系Z+ZR含量 | 第46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6-50页 |
4.1 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 | 第46-47页 |
4.2 耐肥性不同水稻品种间根系形态生理差异 | 第47-48页 |
4.3 断根对耐肥性不同水稻品种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 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5 创新点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5.1 创新点 | 第50页 |
5.2 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