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天文学论文--太阳系论文--太阳物理学论文--太阳观测论文

MUSER观测数据标记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1 射电天文学的起源第11页
        1.2.2 国外射电天文望远镜发展第11-12页
        1.2.3 国内射电天文望远镜发展第12页
    1.3 明安图超宽频太阳射电日像仪第12-17页
        1.3.1 MUSER项目简介第12-13页
        1.3.2 MUSER观测项目关键技术第13-15页
        1.3.3 MUSER观测项目天线阵列第15-16页
        1.3.4 MUSER观测项目系统构架第16-17页
    1.4 选题意义第17页
    1.5 结构安排第17-18页
    1.6 本章小结第18-20页
第2章 相关标记方法研究第20-28页
    2.1 数据标记背景介绍第20-21页
    2.2 观测数据失真的一般因素第21页
        2.2.1 仪器设备故障第21页
        2.2.2 RFI射频干扰第21页
    2.3 失真数据处理的一般方式第21-23页
        2.3.1 时频域切除法第22页
        2.3.2 时频域消减法第22-23页
    2.4 FLAGCAL数据标记算法流第23-27页
        2.4.1 MAD预标记第24-25页
        2.4.2 VSR标记第25-26页
        2.4.3 A/B/C标记第26-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MUSER数据评估第28-38页
    3.1 MUSER观测数据采集第28页
    3.2 可见度数据初步评估第28-31页
    3.3 研究故障天线评估参考第31-35页
    3.4 太阳爆发活动分析第35-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4章 MUSER数据自动标记模型研究第38-54页
    4.1 MUSER数据MAD预标记研究第38-42页
        4.1.1 评价因子的确定第39-40页
        4.1.2 太阳爆发活动时的差异性第40-42页
    4.2 MUSER数据VSR标记研究第42-44页
    4.3 MUSER数据A标记研究第44-50页
        4.3.1 数据子集失真程度评价因子确定第46-50页
        4.3.2 故障天线评价因子确定第50页
    4.4 MUSER数据标记模型第50-51页
    4.5 MUSER数据标记模型可靠性讨论第51-52页
    4.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5.1 论文工作总结第54-55页
    5.2 论文后期工作与展望第55-56页
致谢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60-62页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兴安岭两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
下一篇:H2S诱导白桦悬浮细胞中次生代谢物累积的激素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