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框架论文

改性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2页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5-16页
    1.2 再生骨料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第16-18页
        1.2.1 再生骨料基本性能第16-17页
        1.2.2 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第17-18页
    1.3 粉煤灰作用及改性后性能第18-20页
        1.3.1 粉煤灰的工作原理及作用第18-19页
        1.3.2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性能改善第19-20页
    1.4 本文所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研究第22-36页
    2.1 框架节点定义与范围第22页
    2.2 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研究概况第22-25页
    2.3 框架梁柱中节点受力简图第25-27页
        2.3.1 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柱中节点受力简图第26页
        2.3.2 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中节点受力简图第26-27页
    2.4 框架节点受力理论模型第27-32页
        2.4.1 斜压杆机构加桁架机构理论模型第27-28页
        2.4.2 约束机构理论第28页
        2.4.3 组合块体理论第28-29页
        2.4.4 压杆-拉杆模型理论第29-32页
    2.5 框架梁柱节点的破坏形式第32-34页
    2.6 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过程第34页
    2.7 节点核心区承载力计算公式第34-35页
    2.8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案第36-45页
    3.1 试验目的第36页
    3.2 试件设计第36-39页
        3.2.1 试件几何尺寸及配筋第37-38页
        3.2.2 试件材料性能第38-39页
    3.3 试件制作第39-40页
    3.4 试验方案第40-43页
        3.4.1 试验装置第40-42页
        3.4.2 加载制度第42-43页
    3.5 试验量测内容及方法第43-44页
        3.5.1 量测内容第43页
        3.5.2 量测方法第43-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试验过程与结果分析第45-60页
    4.1 试验现象与破坏形态第45-47页
    4.2 试验结果分析与对比第47-59页
        4.2.1 梁端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第47-50页
        4.2.2 荷载-位移骨架曲线第50-51页
        4.2.3 刚度退化曲线第51-52页
        4.2.4 延性系数第52-53页
        4.2.5 梁端塑性区转角与曲率第53-54页
        4.2.6 耗能能力第54-57页
        4.2.7 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第57-59页
    4.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改性再生混凝土梁柱中节点的有限元分析第60-75页
    5.1 ABAQUS中再生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第60-65页
        5.1.1 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方程第60-61页
        5.1.2 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方程修正第61-63页
        5.1.3 ABAQUS中再生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及各参数计算第63-65页
    5.2 钢筋力学性能与本构关系模型第65-66页
    5.3 改性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有限元分析基本步骤第66-68页
    5.4 模拟结果分析与对比第68-73页
        5.4.1 试件应力云图第68-70页
        5.4.2 试件最终变形图第70-71页
        5.4.3 骨架曲线第71-72页
        5.4.4 刚度退化曲线第72-73页
    5.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6.1 结论第75-76页
    6.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包C型花纹钢—混凝土叠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本土化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