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外包C型花纹钢—混凝土叠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5-20页
        1.2.1 钢-混凝土组合梁概述第15-16页
        1.2.2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第16-17页
        1.2.3 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性能的研究第17页
        1.2.4 钢-混凝土组合梁中抗剪连接件的研究第17-20页
    1.3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20-24页
        1.3.1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提出第20-21页
        1.3.2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国外的发展与研究第21-22页
        1.3.3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国内的发展与研究第22-24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24-27页
        1.4.1 外包C型花纹钢-混凝土叠合梁介绍第25-26页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外包C型花纹钢-混凝土叠合梁试验研究第27-58页
    2.1 概述第27页
    2.2 试验方案第27-31页
        2.2.1 试件设计与制作第27-28页
        2.2.2 材料力学性能第28-31页
    2.3 试验测点布置及加载方式第31-33页
        2.3.1 试验测点布置第31-32页
        2.3.2 试验加载方案第32-33页
    2.4 试验装置及主要仪器第33-34页
    2.5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4-56页
        2.5.1 试验现象第34-41页
        2.5.2 试件破坏形态第41-42页
        2.5.3 试件荷载-跨中挠度曲线第42-44页
        2.5.4 试件沿梁跨挠度分布曲线第44-45页
        2.5.5 试件跨中截面应变沿高度分布曲线第45-47页
        2.5.6 试件跨中混凝土顶面荷载-应变曲线第47-49页
        2.5.7 试件跨中外包钢腹板上边缘荷载-应变曲线第49-51页
        2.5.8 试件跨中外包钢底板荷载-应变曲线第51-53页
        2.5.9 试件荷载-端部滑移曲线第53-55页
        2.5.10 试件沿梁跨滑移分布曲线第55-56页
    2.6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三章 外包C型花纹钢-混凝土叠合梁界面抗滑移分析第58-71页
    3.1 概述第58页
    3.2 外包C型花纹钢-混凝土叠合梁界面抗滑移影响因素对比分析第58-65页
        3.2.1 抗剪连接件形式对界面抗滑移性能的影响第58-60页
        3.2.2 连接件个数对界面抗滑移性能的影响第60-62页
        3.2.3 截面宽度对界面抗滑移性能的影响第62-65页
    3.3 外包C型花纹钢-混凝土叠合梁界面抗滑移承载力第65-69页
        3.3.1 外包花纹钢板与混凝土粘结力第65-67页
        3.3.2 抗剪连接件抗剪承载力第67-68页
        3.3.3 界面整体抗滑移承载力第68-69页
    3.4 外包C型花纹钢-混凝土叠合梁抗滑移连接度第69-70页
    3.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考虑滑移效应的外包C型花纹钢-混凝土叠合梁受力性能分析第71-87页
    4.1 概述第71页
    4.2 考虑滑移效应的组合梁极限受弯承载力分析第71-75页
        4.2.1 部分抗滑移连接组合梁极限受弯承载力第71-74页
        4.2.2 部分抗滑移连接组合梁极限受弯承载力经验公式第74-75页
        4.2.3 理论与试验结果对比第75页
    4.3 组合梁相对滑移微分方程第75-81页
        4.3.1 相对滑移微分方程建立第75-78页
        4.3.2 相对滑移微分方程理论解第78-81页
    4.4 考虑滑移效应的组合梁挠度分析第81-86页
        4.4.1 国内外考虑滑移效应的组合梁挠度计算理论第81-83页
        4.4.2 考虑滑移效应的组合梁挠度计算第83-86页
        4.4.3 理论与试验结果对比第86页
    4.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5.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第87-88页
    5.2 研究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本溪汤沟输变电工程项目评价研究
下一篇:改性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