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0-16页 |
第一章 基于结果加重犯本质争论的限定复合形态理论提出 | 第16-22页 |
第一节 结果加重犯本质的相关争论 | 第16-19页 |
一、单一形态理论介评 | 第16页 |
二、复合形态理论介评 | 第16-17页 |
三、危险性理论介评 | 第17-19页 |
第二节 限定复合形态理论的提出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基本行为的判定规则 | 第22-28页 |
第一节 关联性规则 | 第22-24页 |
一、判断标准相关学说 | 第23页 |
二、结合说之提倡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危险性规则 | 第24-28页 |
一、直接性法理判断标准相关学说 | 第25-27页 |
二、特殊情形案例探讨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因果关系的判定规则 | 第28-33页 |
第一节 因果关系与直接性法理的理论体系定位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综合的判定规则之提倡 | 第29-31页 |
第三节 相关日本判例借鉴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主观罪过的判定规则 | 第33-40页 |
第一节 单一罪过说之排除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并存罪过说之提倡 | 第34-36页 |
第三节 并存罪过说之适用 | 第36-40页 |
一、基本犯的主观罪过认定 | 第36-38页 |
二、基本犯的主观罪过认定 | 第38-39页 |
三、加重犯的主观罪过认定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成立未遂的判定规则 | 第40-45页 |
第一节 争议根源 | 第40-42页 |
第二节 结果加重犯的未遂的判定 | 第42-43页 |
一、结果想象竞合型 | 第42页 |
二、结果分立型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未遂的结果加重犯的判定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