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 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 第12-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23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2.2 样本量的估计 | 第14页 |
2.3 研究工具与观察指标 | 第14-19页 |
2.4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2.5 资料收集方法和步骤 | 第20-21页 |
2.6 研究的质量控制 | 第21-22页 |
2.7 伦理学问题 | 第22页 |
2.8 资料的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3-32页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 第23-26页 |
3.2 应用视锐5超声引导系统随访检查的结果 | 第26-31页 |
3.3 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结局 | 第31-32页 |
4 讨论 | 第32-38页 |
4.1 视锐5超声引导系统对PICC相关静脉血栓评估的价值 | 第32-34页 |
4.2 视锐5超声引导系统对PICC相关静脉血栓评估的优越性 | 第34-37页 |
4.3 视锐5超声引导系统用于PICC相关静脉血栓评估的远期影响 | 第37-38页 |
5 结论和建议 | 第38-39页 |
5.1 结论 | 第38页 |
5.2 建议 | 第38页 |
5.3 局限性 | 第38页 |
5.4 创新点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附录一 | 第44-45页 |
附录二 | 第45-46页 |
附录三 | 第46-47页 |
索引 | 第47-48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