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1 传统村落正在不断被破坏和逐渐衰落消失 | 第12页 |
1.1.2 传统村落的保护逐渐备受关注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1.4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相关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4.1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理论研究进程 | 第14-15页 |
1.4.2 关于传统村落建筑修复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1.4.3 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的研究 | 第16页 |
1.4.4 传统村落利用发展方面的研究 | 第16-17页 |
1.4.5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第19-40页 |
2.1 调查对象 | 第19-20页 |
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20页 |
2.2.1 调查方法 | 第20页 |
2.2.2 调查内容 | 第20页 |
2.3 案例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0-30页 |
2.3.1 西班牙托莱多 | 第20-22页 |
2.3.2 意大利五渔村 | 第22-24页 |
2.3.3 日本奈良 | 第24-26页 |
2.3.4 安徽宏村、西递 | 第26-30页 |
2.4 案例调查总结 | 第30-32页 |
2.4.1 整体历史风貌保护方面 | 第30-31页 |
2.4.2 居民人居生活环境与生活水平方面 | 第31页 |
2.4.3 经济产业发展方面 | 第31-32页 |
2.5 湖南传统村落现状调查分析 | 第32-35页 |
2.5.1 湖南地区概况 | 第32页 |
2.5.2 湖南传统村落分布现状 | 第32-34页 |
2.5.3 湖南省传统村落分布类型 | 第34-35页 |
2.6 湖南传统村落现状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 第35-37页 |
2.6.1 湖南省传统村落分布特点 | 第35-36页 |
2.6.2 影响湖南省传统村落分布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2.7 湖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面临的困境 | 第37-40页 |
2.7.1 传统村落整体风貌与格局损毁严重 | 第37-38页 |
2.7.2 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的意识有待提高 | 第38-39页 |
2.7.3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法规政策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39页 |
2.7.4 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人才与资金匮乏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法 | 第40-45页 |
3.1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原则与目标 | 第40-41页 |
3.1.1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目标 | 第40页 |
3.1.2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原则 | 第40-41页 |
3.2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辩证关系 | 第41-42页 |
3.3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 第42-45页 |
3.3.1 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维护及受损部分的修复 | 第42页 |
3.3.2 加强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第42-43页 |
3.3.3 改善传统村落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 | 第43页 |
3.3.4 提升居民保护意识与归属感 | 第43页 |
3.3.5 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制度和管理体制 | 第43-44页 |
3.3.6 优化传统村落产业发展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张谷英村保护与利用规划 | 第45-72页 |
4.1 张谷英村概况 | 第45-46页 |
4.2 张谷英村资源特色分析 | 第46-53页 |
4.2.1 格局特色 | 第46-47页 |
4.2.2 建筑特色 | 第47-48页 |
4.2.3 文化艺术特色 | 第48-50页 |
4.2.4 风俗特色 | 第50-51页 |
4.2.5 景观特色 | 第51-53页 |
4.2.6 植物资源特色 | 第53页 |
4.3 张谷英村价值评价分析 | 第53-54页 |
4.3.1 历史价值 | 第53页 |
4.3.2 艺术价值 | 第53-54页 |
4.3.3 科学价值 | 第54页 |
4.3.4 旅游价值 | 第54页 |
4.4 张谷英村面临的问题 | 第54-55页 |
4.5 张谷英村的保护措施 | 第55-64页 |
4.5.1 保护范围 | 第55-57页 |
4.5.2 保护对象与整体保护框架 | 第57-59页 |
4.5.3 自然景观风貌与格局的保护 | 第59-61页 |
4.5.4 传统建筑保护 | 第61-63页 |
4.5.5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第63-64页 |
4.6 张谷英村的利用思路 | 第64-72页 |
4.6.1 利用发展目标定位 | 第64页 |
4.6.2 张谷英村保护性利用发展规划布局 | 第64-66页 |
4.6.3 道路整治 | 第66-67页 |
4.6.4 基础设施建设 | 第67-69页 |
4.6.5 人居环境的改善与更新 | 第69-70页 |
4.6.6 旅游开发利用 | 第70-7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72-74页 |
5.1 总结 | 第72-73页 |
5.2 论文创新点 | 第73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