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页 |
1.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必然性 | 第17-31页 |
2.1 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7-19页 |
2.1.1 国际形势 | 第17-18页 |
2.1.2 国内环境 | 第18-19页 |
2.2 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主观条件 | 第19-22页 |
2.2.1 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 第19-20页 |
2.2.2 习近平丰富的基层实践工作经历 | 第20-21页 |
2.2.3 习近平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自觉践行 | 第21-22页 |
2.3 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理论渊源 | 第22-31页 |
2.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 | 第23-26页 |
2.3.2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核心的群众观 | 第26-28页 |
2.3.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 第28-31页 |
第3章 习近平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 第31-42页 |
3.1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 第31-36页 |
3.1.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第31-33页 |
3.1.2 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 第33-36页 |
3.2 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拜人民为师 | 第36-38页 |
3.2.1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 第36-37页 |
3.2.2 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 第37-38页 |
3.3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 | 第38-42页 |
3.3.1 中国梦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 第38-40页 |
3.3.2 中国梦的核心是人民幸福 | 第40-42页 |
第4章 习近平群众观的基本特征 | 第42-49页 |
4.1 实现人民幸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 第42-43页 |
4.2 凝聚群众力量提升到深化改革的层面 | 第43-45页 |
4.3 维护群众利益提升到依法治国的层面 | 第45-47页 |
4.4 坚持群众路线提升到党的执政能力层面 | 第47-49页 |
第5章 习近平群众观的当代价值 | 第49-69页 |
5.1 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意义 | 第49-55页 |
5.1.1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宝库 | 第49-51页 |
5.1.2 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科学内涵 | 第51-53页 |
5.1.3 奠定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基础 | 第53-55页 |
5.2 习近平群众观的实践意义 | 第55-69页 |
5.2.1 强化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 第55-58页 |
5.2.2 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作风建设 | 第58-59页 |
5.2.3 推行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四有”要求 | 第59-61页 |
5.2.4 加强马克思主义“三型”政党的建设 | 第61-64页 |
5.2.5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 第64-66页 |
5.2.6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之中 | 第66-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