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该课题在国内外的概况 | 第16-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8-21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架构设计 | 第21-27页 |
2.1 井下应用环境分析 | 第21-22页 |
2.2 井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 第22-23页 |
2.3 矿井监控系统功能模块结构 | 第23页 |
2.4 矿井中网络节点设计 | 第23-25页 |
2.4.1 矿井网络移动节点设计 | 第23-24页 |
2.4.2 矿井网络锚节点设计 | 第24-25页 |
2.5 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 | 第25-26页 |
2.5.1 TCP/IP协议 | 第25页 |
2.5.2 ZigBee协议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动态分簇组网机制 | 第27-38页 |
3.1 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设计限制与要求分析 | 第27页 |
3.2 矿井路由协议基础—LEACH路由协议 | 第27-28页 |
3.3 动态簇头选取方案改进 | 第28-30页 |
3.3.1 动态分簇路由簇头选取算法改进 | 第29-30页 |
3.3.2 簇头节点的选取实现 | 第30页 |
3.4 簇的路由 | 第30-32页 |
3.5 簇的形成 | 第32-35页 |
3.5.1 聚类策略的优化 | 第32-34页 |
3.5.2 移动节点聚类方案 | 第34-35页 |
3.6 仿真 | 第35-37页 |
3.6.1 仿真模型 | 第35页 |
3.6.2 仿真性能指标 | 第35页 |
3.6.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机制MAC层研究 | 第38-52页 |
4.1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在矿井下的限制要求分析 | 第38-39页 |
4.2 井下特殊网络EQ-MAC协议 | 第39-42页 |
4.3 无线网络EQ-MAC协议优化分析 | 第42-44页 |
4.4 基于预测的空闲侦听时间改进性能分析 | 第44-45页 |
4.5 数据包冲突避免分析 | 第45-48页 |
4.6 仿真实验 | 第48-51页 |
4.6.1 仿真环境设置 | 第48-49页 |
4.6.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前景展望 | 第52-53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2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