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非国有经济比重与对外开放对中国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19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8-16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8-9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9页
        1.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6页
    1.2 研究的路线和方法第16-17页
        1.2.1 研究的路线第16页
        1.2.2 研究的方法第16-17页
    1.3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第17-18页
        1.3.1 研究的目标第17页
        1.3.2 研究的内容第17-18页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8-19页
2 中国能源消费及强度的现状分析第19-30页
    2.1 中国国内总体能源消费现状第19-25页
        2.1.1 国内外能源消费及结构分析第19-23页
        2.1.2 国内外能源消费强度分析第23-25页
    2.2 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现状第25-30页
        2.2.1 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分布第25-28页
        2.2.2 中国区域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第28-30页
3 影响能源消费强度因素的理论分析第30-34页
    3.1 非国有经济比重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第30-31页
        3.1.1 非国有经济的工业技术效率第30页
        3.1.2 非国有经济的能源效率第30-31页
    3.2 对外开放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第31-32页
        3.2.1 进出口贸易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第31页
        3.2.2 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第31-32页
    3.3 对外开放通过非国有经济比重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第32页
    3.4 控制变量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第32-34页
        3.4.1 人力资本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第32页
        3.4.2 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第32-33页
        3.4.3 能源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第33页
        3.4.4 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第33-34页
4 计量模型的构建及结果分析第34-41页
    4.1 计量模型的构建及数据来源第34-35页
        4.1.1 面板计量模型的构建第34页
        4.1.2 变量的数据来源及处理第34-35页
    4.2 面板模型的回归及分析第35-41页
        4.2.1 静态面板模型的回归及分析第35-38页
        4.2.2 动态面板模型的回归及分析第38-41页
5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第41-44页
    5.1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第41-43页
        5.1.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41页
        5.1.2 对降低能源强度的建议第41-43页
    5.2 本文的研究不足和展望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省松原市农地流转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
下一篇: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企业公共服务的供给研究--以江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