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1.1 钒钛磁铁矿资源概况 | 第14-16页 |
1.1.1 钒钛磁铁矿资源特点 | 第14-15页 |
1.1.2 钒钛磁铁矿的分布状况 | 第15-16页 |
1.2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方法及现状 | 第16-24页 |
1.2.1 钒钛磁铁矿的选矿 | 第17页 |
1.2.2 钒钛磁铁矿选矿产品的利用方法 | 第17-22页 |
1.2.3 含钒钛矿渣综合利用工艺现状 | 第22-24页 |
1.3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的意义 | 第24页 |
1.4 本文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4-26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研究方法 | 第28-47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原料性能研究 | 第28-39页 |
2.2.1 钒钛磁铁精矿基本性质 | 第28-34页 |
2.2.2 还原剂和添加剂 | 第34-37页 |
2.2.3 混合矿的差热分析 | 第37-39页 |
2.3 球团制备 | 第39-40页 |
2.4 配料计算及还原熔分指标 | 第40-42页 |
2.4.1 钒钛磁铁矿配碳量及碱度计算 | 第40-41页 |
2.4.2 钒钛磁铁矿含碳球团还原熔分指标 | 第41-42页 |
2.5 主要研究方法 | 第42-45页 |
2.5.1 实验设备 | 第42-43页 |
2.5.2 直接还原法 | 第43-44页 |
2.5.3 深度还原熔分法 | 第44-45页 |
2.5.4 研究工艺路线 | 第4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钒钛磁铁矿碳热还原反应热力学研究 | 第47-64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碳热还原过程主要化学反应 | 第47-49页 |
3.3 铁氧化物的还原反应热力学研究 | 第49-50页 |
3.4 含钛矿物的还原及铁的渗碳反应热力学研究 | 第50-52页 |
3.5 钒铁尖晶石的还原反应热力学研究 | 第52-53页 |
3.6 镁铁尖晶石的还原反应热力学研究 | 第53-54页 |
3.7 钛氧化物逐级还原反应热力学研究 | 第54-56页 |
3.8 钒氧化物逐级还原反应热力学研究 | 第56-58页 |
3.9 渣系还原反应热力学研究 | 第58-62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钒钛磁铁矿含碳球团预还原研究 | 第64-81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实验方案 | 第64-65页 |
4.3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 第65-71页 |
4.3.1 配碳比对金属化率的影响 | 第65页 |
4.3.2 还原时间对金属化率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3 还原温度对金属化率的影响 | 第66-69页 |
4.3.4 不同Na/Si对金属化率的影响 | 第69-71页 |
4.4 直接还原过程中的物相变化 | 第71-79页 |
4.4.1 不同还原温度下物相分析 | 第71-74页 |
4.4.2 不同还原时间下物相分析 | 第74-76页 |
4.4.3 不同配碳比下物相分析 | 第76-77页 |
4.4.4 不同Na/Si下物相分析 | 第77-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配加CaO下的还原熔分研究 | 第81-101页 |
5.1 引言 | 第81页 |
5.2 实验原料与方法 | 第81-85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81-82页 |
5.2.2 实验过程及研究方法 | 第82页 |
5.2.3 渣型计算及选择 | 第82-85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5-92页 |
5.3.1 熔分温度的影响 | 第85-88页 |
5.3.2 球团碱度的影响 | 第88-90页 |
5.3.3 熔分时间的影响 | 第90-92页 |
5.3.4 粒铁及熔渣化学成分分析 | 第92页 |
5.4 熔分渣的物相分析 | 第92-96页 |
5.4.1 不同熔分温度下熔分渣物相分析 | 第93-94页 |
5.4.2 不同球团碱度下熔分渣物相分析 | 第94-95页 |
5.4.3 不同熔分时间下熔分渣物相分析 | 第95-96页 |
5.5 熔分渣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96-9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8-101页 |
第六章 高Na/Si下的还原熔分研究 | 第101-139页 |
6.1 实验原料及方法 | 第101-106页 |
6.1.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 第101-102页 |
6.1.2 碱熔剂的选择 | 第102-104页 |
6.1.3 渣型计算及选择 | 第104-105页 |
6.1.4 分析方法 | 第105-106页 |
6.2 实验方案 | 第106-107页 |
6.3 NaOH与钒钛磁铁矿相互作用热力学分析 | 第107-111页 |
6.4 熔分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11-122页 |
6.4.1 Na/Si对熔分的影响 | 第111-115页 |
6.4.2 粉料和球团对熔分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6.4.3 温度对熔分的影响 | 第116-119页 |
6.4.4 时间对熔分的影响 | 第119-122页 |
6.5 熔分渣的物相分析 | 第122-127页 |
6.5.1 不同Na/Si下熔分渣物相分析 | 第122-124页 |
6.5.2 不同熔分温度下熔分渣物相分析 | 第124-125页 |
6.5.3 不同熔分时间下熔分渣物相分析 | 第125-127页 |
6.6 熔分渣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127-128页 |
6.7 粒铁及熔分渣化学成分分析 | 第128页 |
6.8 一步两段法冶炼钒钛磁铁矿 | 第128-135页 |
6.8.1 一步两段法钠平衡计算 | 第129-130页 |
6.8.2 一步两段法实验结果分析 | 第130-135页 |
6.9 熔分渣的水溶浸出分离实验 | 第135-136页 |
6.10 钒钛磁铁矿NaOH碱熔低温冶炼综合利用工艺分析 | 第136页 |
6.11 前景与展望 | 第136-137页 |
6.12 本章小结 | 第137-13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8-149页 |
致谢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