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bZIP型转录因子CPC1介导的染色质修饰调控粗糙脉孢菌cat-3基因表达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词第12-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42页
    1.1 表观遗传学简介第13-14页
    1.2 核小体与染色质第14-15页
    1.3 组蛋白修饰第15-17页
        1.3.1 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第16-17页
        1.3.2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类型第17页
    1.4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基因转录调控第17-18页
    1.5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GCN5简介第18-19页
    1.6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GCN5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7 GCN5参与组装的复合体第20-22页
    1.8 GCN5与转录因子第22-23页
    1.9 转录因子简介第23页
    1.10 转录因子与基因表达调控第23-24页
    1.11 转录因子与细胞应激反应第24-25页
    1.12 活性氧自由基ROS简介第25页
    1.13 ROS的产生过程第25-27页
    1.14 ROS的种类第27页
    1.15 细胞内ROS的稳态平衡第27-29页
        1.15.1 氧化胁迫的产生第27-28页
        1.15.2 氧化胁迫与人类疾病及机体衰老第28-29页
    1.16 ROS稳态的重要作用第29-33页
    1.17 ROS清除系统第33-36页
        1.17.1 Catalase的发现第34-35页
        1.17.2 Catalase的重要功能第35页
        1.17.3 Catalase的催化机制第35-36页
    1.18 各个物种中的catalase第36-37页
        1.18.1 植物中的catalase第36页
        1.18.2 动物中的catalase第36-37页
        1.18.3 真核微生物中的catalase第37页
    1.19 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调控第37-39页
    1.20 粗糙脉胞菌中的catalase的表达第39-40页
        1.20.1 粗糙脉胞菌第39页
        1.20.2 粗糙脉胞菌中的catalase组成及表达第39页
        1.20.3 CAT-3与菌株氧化拮抗第39-40页
    1.2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问题第40页
    1.22 本课题的立体依据及研究意义第40-42页
第二章 材料及方法第42-60页
    2.1 培养基第42-43页
    2.2 抗体第43页
    2.3 大肠杆菌菌株第43页
    2.4 载体构建第43-44页
    2.5 突变载体的构建第44页
    2.6 本课题相关质粒第44-46页
    2.7 可溶性GST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和纯化第46页
    2.8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46-47页
    2.9 粗糙脉孢菌分生孢子的电穿孔遗传转化第47-48页
    2.10 本课题所用菌株及引物第48-50页
    2.11 斜面培养基菌丝表型检测第50页
    2.12 平板培养基菌丝表型检测第50-51页
    2.13 用race tube检测菌株的生长速度及H_2O_2抗性第51页
    2.14 粗糙脉孢菌可溶性蛋白的提取第51页
    2.15 Western免疫印迹第51-52页
    2.16 胶内分析法检测catalase活性第52-53页
    2.17 细胞外泌的catalase活性分析第53-54页
    2.18 蛋白质免疫共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第54页
    2.19 Northern第54-56页
    2.20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第56-58页
    2.21 Rreverse Transcription第58-60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第60-97页
    3.1 乙酰转移酶GCN5参与粗糙脉孢菌cat-3基因表达的调控第60-67页
        3.1.1 筛选影响粗糙脉孢菌cat-3基因表达水平的组蛋白乙酰修饰酶突变体第60-62页
        3.1.2 gcn5基因缺失导致CAT-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第62-63页
        3.1.3 检测gcn5~(KO)突变体菌株分泌到细胞外的catalase活性第63-64页
        3.1.4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突变体抗H_2O_2能力的检测第64-65页
        3.1.5 gcn5基因缺失导致CAT-3表达水平不再响应H_2O_2的诱导第65-66页
        3.1.6 gcn5基因缺失菌株表现出对H_2O_2刺激的敏感性第66-67页
    3.2 GCN5的乙酰转移酶活性对粗糙脉胞菌的生长和发育及CAT-3的表达是必需的第67-72页
        3.2.1 GCN5乙酰转移酶结构域分析及相关点突变构建第67-69页
        3.2.2 GCN5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活性对于粗糙脉胞菌的生长及发育是必需的第69-70页
        3.2.3 GCN5的乙酰转移酶催化活性是调控cat-3基因表达的表达第70-72页
        3.2.4 GCN5乙酰转移酶突变体中的CAT-3的表达不再响应H_2O_2刺激第72页
    3.3 SAGA复合体中的HAT模块组分对于CAT-3的正常表达是必需的第72-77页
        3.3.1 粗糙脉孢菌SAGA复合体HAT模块组分第72-73页
        3.3.2 SAGA复合体的ADA2亚基缺失导致CAT-3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第73-74页
        3.3.3 HAT模块不同亚基影响菌丝的生长与发育程度不同第74-75页
        3.3.4 HAT模块不同亚基影响cat-3基因的表达程度不同第75页
        3.3.5 GCN5组装成SAGA复合体调控cat-3基因的表达第75-77页
    3.4 SAGA其他组分的缺失不同程度地影响了cat-3基因的表达第77-79页
        3.4.1 UBP模块的Sgf73和Ubp8亚基缺失也影响cat-3基因的表达第77-78页
        3.4.2 SPT模块组分亚基缺失突变体中cat-3基因的表达水平第78页
        3.4.3 TAF模块亚基参与cat-3基因表达调控第78-79页
    3.5 GCN5介导的cat-3基因区域的H3乙酰化对于基因的表达起到重要作用第79-82页
        3.5.1 GCN5缺失导致cat-3基因区域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显著降低第79-80页
        3.5.2 构建组蛋白H3K14位点的点突变菌株第80-81页
        3.5.3 H3K14A和H3K14R点突变菌株中cat-3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第81页
        3.5.4 H3K14A点突变导致cat-3基因的表达不再响应H_2O_2诱导第81-82页
    3.7 cat-3基因的表达受到bZIP型转录因子CPC1的影响第82-84页
    3.8 CPC1/GCN4能够募集到cat-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第84-87页
        3.8.1 CPC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第84-85页
        3.8.2 CPC1蛋白随H_2O_2刺激而增加第85-86页
        3.8.3 CPC1能够结合在cat-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第86页
        3.8.4 H_2O_2刺激增加CPC1在cat-3基因上的结合第86-87页
    3.9 CPC1是调控cat-3基因表达关键的转录因子第87-90页
        3.9.1 cpc-1与nap1~(KO)突变体中的CAT-3表达水平比较第87-89页
        3.9.2 cpc-1(j-5) nap1~(KO)双突变体中cat-3基因的表达不再响应H_2O_2刺激第89-90页
    3.10 CPC1募集GCN5到cat-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第90-93页
        3.10.1 CPC1突变导致cat-3基因区域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降低第90-92页
        3.10.2 粗糙脉孢菌中CPC1及GCN5调控cat-3基因表达的分子模型第92-93页
    3.11 讨论与小结第93-97页
        3.11.1 GCN5的乙酰转移酶活性对cat-3基因的表达起重要调控作用第93-94页
        3.11.2 GCN5与CPC1/GCN4调控cat-3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第94-95页
        3.11.3 NAP1并不是调控CAT-3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第95页
        3.11.4 CPC1可能氧化压力信号传导的效应蛋白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个人简历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鼠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3UTR不同的mRNAs对cyclin B1合成时间的调控
下一篇:microRNA-7a2在小鼠雌性生殖系统中的功能和相关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