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1.1 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 | 第13-15页 |
1.1.1 吡啶并嘧啶酮衍生物的简介 | 第13页 |
1.1.2 吡啶并嘧啶酮衍生物的应用 | 第13-15页 |
1.2 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15-17页 |
1.2.1 常规法合成吡啶并嘧啶酮 | 第15页 |
1.2.2 不同催化剂合成吡啶并嘧啶 | 第15-16页 |
1.2.3 含有卤素取代基的吡啶并嘧啶酮的合成 | 第16页 |
1.2.4 含有苯环取代基的吡啶并嘧啶酮的合成 | 第16-17页 |
1.3 吡啶并香豆素类化合物 | 第17-19页 |
1.3.1 吡啶并香豆素类衍生物简介 | 第17页 |
1.3.2 吡啶并香豆素类衍生物应用 | 第17-18页 |
1.3.3 吡啶并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 | 第18-19页 |
1.4 Thorpe-Ziegler反应 | 第19-20页 |
1.5 Pictet-Spengler反应 | 第20-22页 |
1.6 本论文选题的依据、意义 | 第22-24页 |
2 噻吩并[3',2':2,3]吡啶并[4,5-d]吡啶并[1,2-a]嘧啶-5-酮类稠杂环衍生物的合成 | 第24-37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4-25页 |
2.2.1 噻吩并吡啶类衍生物的应用 | 第24-25页 |
2.2.2 噻吩并吡啶类衍生物的合成 | 第25页 |
2.2.2.1 以噻吩环为底物合成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 | 第25页 |
2.2.2.2 以吡啶环为底物合成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 | 第25页 |
2.3 课题设计思路及合成路线 | 第25-26页 |
2.3.1 设计思路 | 第25-26页 |
2.3.2 合成路线设计 | 第26页 |
2.4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2.4.1 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2.4.2 噻吩并[3'2':2,3]吡啶并[4,5-d]吡啶并[1,2-a]嘧啶酮类衍生物合成 | 第27-28页 |
2.4.2.1 2-氯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4-酮(1)的合成 | 第27页 |
2.4.2.2 2-(3-氨基-4-氰基-5-苯氨基噻吩-2-基)-4H-吡啶并[1,2-a]-嘧啶-4-酮(2)的合成 | 第27页 |
2.4.2.3 6-芳基-8-氰基-9-苯氨基-5H-噻吩并[3'2':2,3]吡啶并[4,5-d]吡啶并[1,2-a]嘧啶-5-酮(3)的合成 | 第27-28页 |
2.5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数据 | 第28-32页 |
2.6 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2.6.1 噻吩并[3',2':2,3]吡啶并[4,5-d]吡啶并[1,2-a]嘧啶类合成条件探究 | 第32-33页 |
2.6.2 噻吩并[3',2':2,3]吡啶并[4,5-d]吡啶并[1,2-a]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的反应历程的推测 | 第33-34页 |
2.6.3 目标产物的波谱解析 | 第34-3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噻唑并[3',2':2,3]吡啶并[4,5-d]吡啶并[1,2-a]嘧啶-5-酮类稠杂环衍生物的合成 | 第37-50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文献综述 | 第37-39页 |
3.2.1 噻唑并吡啶类衍生物的应用 | 第37页 |
3.2.2 噻唑并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37-39页 |
3.2.2.1 微波法合成噻唑并吡啶类衍生物 | 第37-38页 |
3.2.2.2 以吡啶环为底物合成噻唑并吡啶类衍生物 | 第38-39页 |
3.3 课题设计思路及合成路线 | 第39-40页 |
3.3.1 设计思路 | 第39页 |
3.3.2 合成路线设计 | 第39-40页 |
3.4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3.4.1 试剂与仪器 | 第40页 |
3.4.2 噻唑并[3'2':2,3]吡啶并[4,5-d]吡啶并[1,2-a]嘧啶酮类稠杂环衍生物的合成 | 第40-41页 |
3.4.2.1 2-氯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4-酮(1)的合成 | 第40页 |
3.4.2.2 2-(3-氨基-5-苯氨基噻唑-2-基)-4H-吡啶并[1,2-a]-嘧啶-4-酮(2)的合成 | 第40页 |
3.4.2.3 6-芳基-9-苯氨基-5H-噻唑并[3'2':2,3]吡啶并[4,5-d]吡啶并[1,2-a]嘧啶-5-酮(3)的合成 | 第40-41页 |
3.5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数据 | 第41-45页 |
3.6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3.6.1 噻唑并[3',2':2,3]吡啶并[4,5-d]吡啶并[1,2-a]嘧啶类衍生物合成条件的探究 | 第45-46页 |
3.6.2 噻唑并[3',2':2,3]吡啶并[4,5-d]吡啶并[1,2-a]嘧啶类衍生物反应历程的推测 | 第46-47页 |
3.6.3 目标产物的波谱解析 | 第47-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噻吩并[3,4-b]吡啶并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 | 第50-63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文献综述 | 第50-51页 |
4.2.1 噻吩类化合物的应用 | 第50页 |
4.2.2 噻吩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50-51页 |
4.2.2.1 微波法合成噻吩类化合物 | 第50页 |
4.2.2.2 一锅法合成噻吩类化合物 | 第50-51页 |
4.3 课题设计思路及合成路线 | 第51-52页 |
4.3.1 设计思路 | 第51页 |
4.3.2 合成路线设计 | 第51-52页 |
4.4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4.4.1 试剂与仪器 | 第52页 |
4.4.2 噻吩并[3,4-b]吡啶并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 | 第52-53页 |
4.4.2.1 4-氯甲基-7-甲基香豆素(1)的合成合成 | 第52页 |
4.4.2.2 4-(3-氨基-4-氰基-5-苯氨基噻吩-2-基)-7-甲基香豆素(2)的合成 | 第52-53页 |
4.4.2.3 噻吩并[3,4-b]吡啶并香豆素(3)的合成 | 第53页 |
4.5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数据 | 第53-57页 |
4.6 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4.6.1 噻吩并[3,4-b]吡啶并香豆素类化合物合成条件探究 | 第57-59页 |
4.6.2 噻吩并[3,4-b]吡啶并香豆素类化合物反应历程的推测 | 第59-60页 |
4.6.3 目标产物的波谱解析 | 第60-6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苯并噻唑并吡啶并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 | 第63-75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文献综述 | 第63-64页 |
5.2.1 噻唑类化合物的应用 | 第63页 |
5.2.2 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63-64页 |
5.2.2.1 不同催化剂合成噻唑类衍生物 | 第63-64页 |
5.2.2.2 微波一锅法合成噻唑类衍生物 | 第64页 |
5.3 课题设计思路及合成路线 | 第64-65页 |
5.3.1 设计思路 | 第64页 |
5.3.2 合成路线设计 | 第64-65页 |
5.4 实验部分 | 第65-66页 |
5.4.1 试剂与仪器 | 第65页 |
5.4.2 噻唑并[3,4-b]吡啶并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 | 第65-66页 |
5.4.2.1 4-氯甲基-7-甲基香豆素(1)的合成 | 第65页 |
5.4.2.2 4-(3-氨基-5-苯氨基噻唑-2-基)-7-甲基香豆素(2)的合成 | 第65-66页 |
5.4.2.3 噻唑并[3,4-b]吡啶并香豆素(3)的合成 | 第66页 |
5.5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数据 | 第66-70页 |
5.6 结果与讨论 | 第70-74页 |
5.6.1 噻唑并[3,4-b]吡啶并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条件的探究 | 第70-71页 |
5.6.2 噻唑并[3,4-b]吡啶并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反应历程的推测 | 第71-72页 |
5.6.3 目标产物的波谱解析 | 第72-7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附录 | 第84-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