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氮掺杂丙二酸碳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0-29页
    1.1 碳量子点简介第11页
    1.2 碳量子点制备方法第11-18页
        1.2.1 自上而下法第12-13页
        1.2.2 自下而上法第13-14页
        1.2.3 以绿色能源为原料第14-18页
    1.3 碳量子点的修饰第18-20页
        1.3.1 表面钝化第18-19页
        1.3.2 掺杂第19-20页
    1.4 碳量子点的性质第20-22页
        1.4.1 荧光特性和机理第20-21页
        1.4.2 毒性和生物相容性第21-22页
    1.5 碳量子点的应用第22-27页
        1.5.1 生物成像第22-23页
        1.5.2 传感第23-25页
        1.5.3 光催化第25-26页
        1.5.4 光电器件第26-27页
    1.6 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7-29页
        1.6.1 课题研究意义第27-28页
        1.6.2 课题研究内容第28-29页
2 微波合成法、水热法制备丙二酸碳量子点第29-39页
    2.1 前言第29-30页
    2.2 实验部分第30-32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30-31页
        2.2.2 实验过程第31-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37页
        2.3.1 微波功率对丙二酸碳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影响第32-33页
        2.3.2 微波时间对丙二酸碳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影响第33页
        2.3.3 丙二酸浓度对水热法合成碳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影响第33-34页
        2.3.4 水热时间对丙二酸碳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影响第34-35页
        2.3.5 水热温度对丙二酸碳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影响第35页
        2.3.6 丙二酸碳量子点的TEM分析第35-36页
        2.3.7 丙二酸碳量子点光谱测定第36-37页
        2.3.8 丙二酸碳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和寿命测定第37页
    2.4 结论第37-39页
3 水热法合成氮掺杂丙二酸碳量子点第39-50页
    3.1 前言第39-40页
    3.2 实验第40-42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40-41页
        3.2.2 CQDs,N-CQDs的制备第41页
        3.2.3 CQDs,N-CQDs的表征第41-4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2-48页
        3.3.1 影响N-CQDs荧光强度因素第42-45页
        3.3.2 丙二酸碳量子点的TEM分析第45页
        3.3.3 红外光谱分析第45-46页
        3.3.4 XPS分析第46-47页
        3.3.5 光致发光性质第47-48页
    3.4 小结第48-50页
4 氮掺杂碳量子点应用于钴离子检测第50-58页
    4.1 引言第50-51页
    4.2 实验部分第51-53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51页
        4.2.2 实验部分第51-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57页
        4.3.2 Co(II)淬灭N-CQDs的荧光第53-55页
        4.3.3 pH的影响第55-56页
        4.3.4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56页
        4.3.5 实际样品分析第56-57页
    4.4 小结第57-58页
论文总结与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4页
作者简介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蜡样芽孢杆菌LJ01中亚硝酸盐还原酶的基因克隆、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戚继光戍蓟方略及其对明蒙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