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城市水安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城市水安全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 第9页 |
·城市水安全是我国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 第9页 |
·城市水安全是赣州市建设特大城市的重要保障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水安全概念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8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城市水安全架构 | 第21-27页 |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人水共生熵理论 | 第23-24页 |
·理论支撑背景下的城市水安全架构 | 第24-26页 |
·完善管理模型,强化循环经济理念 | 第25页 |
·合理进行水资源规划,树立人水共生理念 | 第25页 |
·强化人水协调,促进可持续发展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赣州市水安全现状 | 第27-33页 |
·赣州概况 | 第27-28页 |
·地理位置 | 第27页 |
·气候条件 | 第27-28页 |
·水文特征 | 第28页 |
·社会经济 | 第28页 |
·赣州市水资源供需分析 | 第28-29页 |
·供水现状 | 第28-29页 |
·供水量预测 | 第29页 |
·供水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水质问题 | 第29-30页 |
·水量问题 | 第30页 |
·城市供水存在的安全隐患 | 第30页 |
·赣州市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速度与质量处理 | 第30页 |
·粗放型企业比重大,污染重 | 第30-31页 |
·生态农业建设落后,农村面源污染严重 | 第31页 |
·矿业和果业无序开发,水土流失严重 | 第31页 |
·江河采砂秩序混乱,严重影响城市取水 | 第31-32页 |
·城市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严重滞后 | 第32页 |
·环境执法不力,“企业违法成本低”现象严重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赣州城市发展与水安全关系 | 第33-38页 |
·经济发展战略 | 第33-36页 |
·经济发展目标 | 第33页 |
·经济发展战略 | 第33-34页 |
·主导产业选择 | 第34页 |
·中心城区产业发展道路选择 | 第34页 |
·产业发展战略 | 第34-36页 |
·用水量分析 | 第36-38页 |
·城市人口规模 | 第36页 |
·供水规模 | 第36-37页 |
·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测算 | 第37-38页 |
第五章 赣州城市水安全建构 | 第38-72页 |
·安全水源选择 | 第38-50页 |
·上犹江、章江、贡江水质比较 | 第38-39页 |
·上犹江水量分析 | 第39-46页 |
·上犹江水质分析 | 第46-50页 |
·取水口选择 | 第50-51页 |
·实施上犹江陡水水库引水工程 | 第51-68页 |
·上犹江陡水水库引水工程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 | 第51-58页 |
·上犹江引水工程效益 | 第58-61页 |
·确定输水方案 | 第61-68页 |
·发展循环经济,保护饮用水源 | 第68页 |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障机制建设 | 第68-72页 |
·建立项目资金保障机制 | 第68页 |
·建立法律制度保障机制 | 第68页 |
·完善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机制 | 第68-69页 |
·建立社会支持保障机制 | 第69页 |
·建立生态保护保障机制 | 第69页 |
·建立水源涵养林保护机制 | 第69-70页 |
·建立生态补偿公共财政制度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2页 |
·水质可行 | 第72页 |
·污染可控 | 第72页 |
·水量充沛 | 第72页 |
·工程可行 | 第72页 |
·应急有保障 | 第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