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题目来源及背景 | 第9页 |
·设计目的 | 第9-10页 |
·变电站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高压电气设备发展现状 | 第10页 |
·变电所一次设备主接线方式的现状 | 第10-11页 |
·变电站二次回路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 第12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变电所总体结构设计 | 第13-22页 |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 第13-14页 |
·考虑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位置 | 第13页 |
·考虑近期与远期的发展规模 | 第13页 |
·考虑负荷的重要性分级及出线回数 | 第13页 |
·考虑主变台数 | 第13页 |
·考虑备用容量的有无及大小 | 第13-14页 |
·电气主接线方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 第14-15页 |
·供电可靠性 | 第14页 |
·运行检修的灵活性 | 第14-15页 |
·经济性 | 第15页 |
·杭钢供电负荷分析 | 第15-16页 |
·一次系统的设计 | 第16页 |
·短路电流计算 | 第16-21页 |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 第16页 |
·短路电流计算的一般规定 | 第16-17页 |
·短路电流计算的步骤 | 第17-18页 |
·本设计短路容量、短路电流的计算 | 第18-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变电站一次设备的设计 | 第22-30页 |
·电气设备的选择原则 | 第22-23页 |
·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电器 | 第22页 |
·按短路情况校验 | 第22-23页 |
·主变压器的选择 | 第23-25页 |
·变压器容量及台数的选择原则 | 第23页 |
·变压器型式及结构的选择原则 | 第23-24页 |
·LF 炉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 | 第24-25页 |
·110KV 高压配电装置的选型 | 第25-26页 |
·35KV、6KV 高压配电装置的选型 | 第26-29页 |
·高压电气设备选择标准 | 第27页 |
·环境要求 | 第27-28页 |
·35kV 开关柜的选型 | 第28页 |
·6kV 开关柜的选型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变电所二次系统及综合自动化的设计 | 第30-56页 |
·综合自动化系统特点 | 第30-31页 |
·系统组成 | 第31-35页 |
·间隔单元层 | 第32-33页 |
·变电站层 | 第33-34页 |
·硬件结构 | 第34页 |
·软件结构 | 第34-35页 |
·综合自动化后台 | 第35页 |
·主要技术参数 | 第35-36页 |
·技术标准 | 第35-36页 |
·环境条件和技术要求 | 第36页 |
·系统参数 | 第36页 |
·本设计主要综保装置配置 | 第36-54页 |
·110 kV 系统综保装置选型 | 第36-43页 |
·35kV 系统保护装置配置 | 第43-52页 |
·6kV 系统综保装置选型 | 第52-53页 |
·其它设备综保装置选型 | 第53-54页 |
·直流系统设计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 | 第56-64页 |
·设计主要技术原则 | 第56-57页 |
·主要技术原则 | 第56页 |
·本设计概括 | 第56-57页 |
·谐波公害及抑制措施 | 第57-58页 |
·LF 炉所产生的谐波 | 第57页 |
·谐波的危害 | 第57-58页 |
·抑制谐波的措施 | 第58页 |
·动补装置容量的确定 | 第58-59页 |
·动补装置方案说明 | 第59-61页 |
·动补装置工作的基本原理 | 第59-60页 |
·设备选型 | 第60-61页 |
·动态无功补偿一次系统的确定 | 第61页 |
·滤波及无功补偿效果 | 第61-63页 |
·仿真试验 | 第61-62页 |
·仿真结论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6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64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64-65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本人在校期间取得的成绩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一 | 第70-71页 |
附录二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