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1.1.1 新能源客车发展背景及政策 | 第11-13页 |
1.1.2 研究课题的背景及内容 | 第13-14页 |
1.1.3 研究课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21页 |
1.2.1 汽车CAN总线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CAN总线通信在新能源汽车上应用的状况 | 第16-17页 |
1.2.3 CAN总线通信实时性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4 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22-23页 |
第2章 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CAN网络特性分析及结构设计 | 第23-47页 |
2.1 CAN总线技术概述 | 第23-29页 |
2.1.1 CAN总线的基本概念 | 第23-25页 |
2.1.2 CAN总线的工作原理 | 第25-28页 |
2.1.3 CAN总线拓扑结构 | 第28-29页 |
2.2 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CAN网络拓扑结构概述 | 第29-35页 |
2.2.1 CAN网络拓扑结构方案 | 第29-30页 |
2.2.2 传统总成控制模块 | 第30-32页 |
2.2.3 新能源总成控制模块 | 第32-33页 |
2.2.4 智能控制模块 | 第33-35页 |
2.3 插电式混合动力CAN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方案 | 第35-37页 |
2.4 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的CAN网络协议规则制定 | 第37-40页 |
2.4.1 总线通信速率 | 第37页 |
2.4.2 报文ID制定 | 第37-38页 |
2.4.3 报文协议内容设计规则 | 第38-40页 |
2.5 CAN总线拓扑结构仿真 | 第40-45页 |
2.5.1 CANoe软件介绍 | 第40-41页 |
2.5.2 车辆CAN网络仿真测试 | 第41-4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3章 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CAN网络实时性研究 | 第47-67页 |
3.1 CAN网络通讯的实时性 | 第47-52页 |
3.1.1 CAN报文帧传播延时的组成 | 第47-48页 |
3.1.2 报文帧时间与负载率 | 第48-50页 |
3.1.3 报文传播延时 | 第50-52页 |
3.2 CAN总线网络的实时性影响因素建模分析 | 第52-54页 |
3.2.1 波特率的影响计算模型 | 第52-53页 |
3.2.2 数据场占比计算模型 | 第53页 |
3.2.3 帧格式调整计算模型 | 第53页 |
3.2.4 优先级调整计算模型 | 第53-54页 |
3.3 CAN总线实时性改进方法研究 | 第54-56页 |
3.3.1 提高总线通信波特率 | 第54页 |
3.3.2 提高报文帧数据场空间占比 | 第54-55页 |
3.3.3 采用标准帧传输方式 | 第55页 |
3.3.4 合理分配报文优先级 | 第55-56页 |
3.4 CAN总线实时性改进方法的仿真测试验证 | 第56-65页 |
3.4.1 仿真模型建立 | 第56-60页 |
3.4.2 在当前条件下基于仿真模型的优化措施及效果 | 第60-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4章 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CAN网络电磁兼容性优化研究 | 第67-85页 |
4.1 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及测试 | 第67-73页 |
4.1.1 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标准体系介绍 | 第67-69页 |
4.1.2 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标准测试方法 | 第69-73页 |
4.2 动力系统总成及CAN网络电磁兼容设计 | 第73-78页 |
4.2.1 耦合途径的分析及措施研究 | 第74-75页 |
4.2.2 电磁兼容性分析及优化措施研究 | 第75-78页 |
4.3 实车CAN网络测试 | 第78-83页 |
4.3.1 电磁兼容性优化措施制定 | 第78-80页 |
4.3.2 电磁兼容性分析及优化措施验证测试 | 第80-82页 |
4.3.3 电磁兼容性优化措施测试及结论 | 第82-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5章 插电式混合动力通讯网络设计应用及测试 | 第85-99页 |
5.1 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方案介绍 | 第85-86页 |
5.2 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CAN总线网络设计 | 第86-96页 |
5.3 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CAN总线通信性能验证 | 第96-9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9-10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9页 |
6.2 思考与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