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2页 |
1.1 有机太阳能电池概况简述 | 第9-11页 |
1.1.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1.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 | 第10-11页 |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界面材料 | 第11-16页 |
1.2.1 有机太阳能电池界面材料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光电导界面 | 第13-14页 |
1.2.3 界面偶极 | 第14-16页 |
1.3 电化学聚合薄膜用于光电器件界面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3.1 非掺杂电化学聚合薄膜用于光电器件界面 | 第17-18页 |
1.3.2 电化学掺杂的电化学聚合薄膜用于光电器件界面 | 第18-20页 |
1.4 本文的设计思路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3 本论文的结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所用试剂和仪器 | 第22-24页 |
2.1 实验所用试剂 | 第22页 |
2.2 实验所用仪器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本体掺杂的P-型光电导薄膜的制备及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24-52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光电导聚合前体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 第24-29页 |
3.2.1 烷基链咔唑的合成及表征 | 第25-27页 |
3.2.2 苯酰亚胺功能化的咔唑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 第27-29页 |
3.3 光电导聚合前体的能级测试及电化学聚合过程 | 第29-32页 |
3.3.1 光电导聚合前体的能级测试 | 第29-31页 |
3.3.2 电化学聚合过程 | 第31-32页 |
3.4 电聚合薄膜的性质表征 | 第32-42页 |
3.4.1 电化学聚合薄膜的光学性质 | 第33-36页 |
3.4.2 电化学聚合薄膜的光电导性能 | 第36-37页 |
3.4.3 电化学聚合薄膜的莫特肖特基测试 | 第37-39页 |
3.4.4 电化学聚合薄膜的形貌特征和疏水性 | 第39-41页 |
3.4.5 电化学聚合薄膜的功函 | 第41-42页 |
3.5 器件性能表征 | 第42-49页 |
3.5.1 器件性能数据 | 第43-46页 |
3.5.2 暗电流和外量子效率 | 第46-48页 |
3.5.3 单空穴载流子测试 | 第48-49页 |
3.6 光电导强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表面掺杂薄膜(界面偶极)的制备及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52-67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偶极界面的制备过程和性能表征 | 第53-56页 |
4.2.1 偶极界面的制备过程 | 第53页 |
4.2.2 偶极界面的光学性能 | 第53-54页 |
4.2.3 偶极界面的导电性和功函测试 | 第54-55页 |
4.2.4 偶极界面的形貌特征和疏水性 | 第55-56页 |
4.3 器件性能表征 | 第56-66页 |
4.3.1 器件性能的优化 | 第56-64页 |
4.3.2 暗电流和外量子效率测试 | 第64-65页 |
4.3.3 单空穴载流子器件测试 | 第65-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表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