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亚健康的定义 | 第10页 |
·亚健康的分类 | 第10-11页 |
·躯体性亚健康 | 第10页 |
·心理性亚健康 | 第10-11页 |
·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 第11页 |
·亚健康的诊断与评价 | 第11-12页 |
·量表法 | 第11-12页 |
·检测评价法 | 第12页 |
·亚健康与慢性疲劳综合征 | 第12-13页 |
·亚健康的危害 | 第13-14页 |
·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前状态 | 第13页 |
·亚健康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学习质量 | 第13-14页 |
·亚健康可以导致精神、心理疾病 | 第14页 |
·亚健康影响健康和寿命 | 第14页 |
·亚健康的成因 | 第14-17页 |
·过度疲劳 | 第15页 |
·人体自然衰老与低潮期 | 第15页 |
·社会因素 | 第15页 |
·生活习惯及行为因素 | 第15-16页 |
·饮食结构因素 | 第16页 |
·环境因素 | 第16-17页 |
·亚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17-18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8页 |
·亚健康防治对策 | 第18-20页 |
·生活方式调控法 | 第19页 |
·心理调控法 | 第19页 |
·中医药调控法 | 第19页 |
·理疗调控法 | 第19-20页 |
·立题依据 | 第20-21页 |
第2章 对象和方法 | 第21-25页 |
·调查对象 | 第21页 |
·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 第21-22页 |
·一般情况 | 第21页 |
·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情况 | 第21页 |
·疲劳评定 | 第21-22页 |
·睡眠质量评定 | 第22页 |
·生活质量量表 | 第22页 |
·体格检查 | 第22页 |
·诊断标准 | 第22页 |
·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质量控制 | 第23-25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5-37页 |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 第25-27页 |
·性别构成 | 第25页 |
·年龄构成 | 第25-26页 |
·城乡构成 | 第26页 |
·职业构成 | 第26页 |
·学历构成 | 第26-27页 |
·婚姻状况构成 | 第27页 |
·亚健康的筛查情况及人群分布特征 | 第27-31页 |
·亚健康状态筛查情况 | 第27-28页 |
·各亚健康症状阳性率 | 第28-29页 |
·亚健康状态人群分布特征 | 第29-31页 |
·亚健康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一般情况 | 第31-32页 |
·社会心理因素 | 第32-33页 |
·行为方式 | 第33-34页 |
·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 | 第34页 |
·体重指数(BMI) | 第34页 |
·亚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 第34-3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7-44页 |
·亚健康筛查阳性率及人群分布特征 | 第37-39页 |
·亚健康筛查阳性率 | 第37-38页 |
·亚健康状态人群分布特征 | 第38-39页 |
·亚健康的影响因素 | 第39-42页 |
·家庭因素 | 第39-40页 |
·应激性生活事件 | 第40页 |
·社会心理因素 | 第40-41页 |
·睡眠质量 | 第41-42页 |
·亚健康状态的防制对策 | 第42-44页 |
·合理膳食 | 第42页 |
·充足的睡眠 | 第42页 |
·适量的运动 | 第42-43页 |
·戒烟、限酒 | 第43页 |
·维护心理健康 | 第43-4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附录 | 第51-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中文摘要 | 第62-64页 |
Abstract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