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0页 |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概况 | 第13页 |
1.1.1 IBD概述 | 第13页 |
1.1.2 IBD的流行病学 | 第13页 |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 第13-16页 |
1.2.1 IBDV病原学及基因组结构 | 第13-14页 |
1.2.2 IBDV基因组编码的蛋白 | 第14-15页 |
1.2.3 IBDV的致病性 | 第15-16页 |
1.3 病毒样颗粒(VLPs)的表达与制备 | 第16-18页 |
1.3.1 VLPs的表达概述 | 第16-17页 |
1.3.2 VLPs的纯化概述 | 第17-18页 |
1.4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1 噬菌体展示技术概述 | 第18页 |
1.4.2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抗体筛选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弱毒株VP2病毒样颗粒的表达与制备 | 第20-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1.1 质粒、菌株、感受态 | 第20页 |
2.1.2 主要试剂、仪器及耗材 | 第20页 |
2.1.3 引物 | 第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2.2.1 弱毒VP2基因的扩增与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0-21页 |
2.2.2 线性化酵母表达重组质粒 | 第21页 |
2.2.3 Pichia酵母感受态制备及电转化 | 第21-22页 |
2.2.4 弱毒VP2蛋白在酵母中的诱导表达 | 第22页 |
2.2.5 弱毒VP2蛋白的纯化 | 第22页 |
2.2.6 弱毒VP2蛋白纯化后免疫原性的鉴定 | 第22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2-25页 |
2.3.1 pAO815-NHisGtVP2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22-23页 |
2.3.2 弱毒VP2蛋白的表达与鉴定 | 第23页 |
2.3.3 弱毒VP2蛋白的纯化与VLP的制备 | 第23-24页 |
2.3.4 弱毒VP2组成的病毒样颗粒反应原性的鉴定 | 第24-25页 |
2.4 讨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强、弱毒株病毒样颗粒免疫原性的比较 | 第27-3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3.1.1 细胞、毒株和实验动物 | 第27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3.2.1 免疫样品的处理 | 第27-28页 |
3.2.2 动物实验的分组与免疫 | 第28页 |
3.2.3 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的检测 | 第28页 |
3.2.4 强、弱毒VLP的ELISA酶标板的包被 | 第28页 |
3.2.5 鸡血清中抗体总量的测量 | 第28-29页 |
3.2.6 攻毒保护实验 | 第29页 |
3.2.7 临床症状的观察及存活率、囊保护率的评价 | 第29页 |
3.2.8 法氏囊中病毒载量的测定 | 第29页 |
3.2.9 统计分析 | 第29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9-33页 |
3.3.1 中和抗体滴度 | 第29-30页 |
3.3.2 囊重指数(BBIX) | 第30-31页 |
3.3.3 法氏囊中病毒的载量的检测 | 第31页 |
3.3.4 攻毒保护率 | 第31-32页 |
3.3.5 免疫强、弱毒VLP后血清与强、弱毒VLP的交叉反应 | 第32-33页 |
3.4 讨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鸡源抗IBDV抗体文库的构建及有效抗体的筛选 | 第35-45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4.1.1 感受态、载体 | 第35页 |
4.1.2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4.1.3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4.1.4 引物 | 第35-3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4.2.1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 | 第36-37页 |
4.2.2 抗体重链、轻链可变区的扩增 | 第37页 |
4.2.3 VH和VL两个基因片段overlap-PCR | 第37-38页 |
4.2.4 pCANTAB5E-scFv质粒的构建 | 第38页 |
4.2.5 噬菌体初级抗体文库的构建 | 第38页 |
4.2.6 初级文库的质量与多样性分析 | 第38-39页 |
4.2.7 抗体的淘选 | 第39页 |
4.2.8 阳性单克隆噬菌体的ELISA鉴定 | 第39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39-43页 |
4.3.1 样品总RNA提取及cDNA合成 | 第39-40页 |
4.3.2 Anti-IBDVchickenscFv文库片段的制备 | 第40页 |
4.3.3 VH与VL片段的融合 | 第40-41页 |
4.3.4 电转化及噬菌体文库构建 | 第41页 |
4.3.5 噬菌体文库的质量与多样性分析 | 第41-43页 |
4.3.6 噬菌体抗体文库的淘选 | 第43页 |
4.3.7 阳性单克隆噬菌体ELISA及测序 | 第43页 |
4.4 讨论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