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干湿交替和外加氮源对土壤碳氮转化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2-15页
        1.2.1 干湿交替对温室气体(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第13-14页
        1.2.2 干湿交替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14页
        1.2.3 干湿交替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14-15页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5页
    1.4 研究目标第15-16页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5.1 技术路线第16-17页
        1.5.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8-23页
    2.1 试验材料第18页
    2.2 试验设计第18-20页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0-23页
        2.3.1 试验土壤理化性质第20页
        2.3.2 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第20页
        2.3.3 土壤NH_4~+/NO_3~-和全氮含量第20-21页
        2.3.4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SOC)测定第21页
        2.3.5 土壤酶活性测定第21页
        2.3.6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第21-23页
第三章 干湿交替和外源氮对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第23-37页
    3.1 干湿交替和外源氮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第23-27页
        3.1.1 土壤再湿润阶段CO_2排放速率变化第23-24页
        3.1.2 第1和最后1次干湿交替湿润阶段土壤CO_2释放速率的变化第24-25页
        3.1.3 土壤湿润阶段CO_2累积释放量第25-27页
    3.2 干湿交替和外加氮处理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第27-31页
        3.2.1 土壤再湿润阶段N_2O排放速率变化第27-28页
        3.2.2 第1和最后1次干湿交替湿润阶段土壤N_2O释放速率的变化第28-29页
        3.2.3 土壤湿润阶段N_2O累积释放量第29-31页
    3.3 复水恒湿阶段土壤CO_2和N_2O排放量第31-35页
        3.3.1 复水恒湿阶段土壤CO_2排放速率变化第31-32页
        3.3.2 复水恒湿阶段土壤N_2O排放速率变化第32-34页
        3.3.3 复水恒湿阶段土壤CO_2和N_2O累积释放量第34-35页
    3.4 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干湿交替和外源氮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37-44页
    4.1 干湿交替和外源氮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第37-41页
        4.1.1 各处理土壤总机碳(TOC)含量变化第37-38页
        4.1.2 各处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变化第38-41页
    4.2 复水恒湿阶段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变化第41-42页
        4.2.1 复水恒湿阶段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变化第41-42页
        4.2.2 复水恒湿阶段各处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变化第42页
    4.3 小结第42-44页
第五章 干湿交替和外源氮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第44-52页
    5.1 干湿交替和外加氮条件下土壤各形态氮含量的变化第44-47页
        5.1.1 土壤NH4+-N含量的变化第44-45页
        5.1.2 土壤NO_3~--N含量的变化第45-46页
        5.1.3 土壤净矿化氮量变化第46-47页
    5.2 土壤全氮(TN)含量变化第47-48页
    5.3 复水恒湿阶段土壤氮转化过程第48-50页
        5.3.1 复水恒湿阶段土壤全氮(TN)含量变化第48-49页
        5.3.2 土壤NO_3~--N和NH_4~+-N含量的变化第49-50页
    5.4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无机氮及CO_2、N_2O释放速率的相关关系第50-51页
    5.5 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干湿交替和外源氮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52-64页
    6.1 干湿交替和外源氮对土壤不同酶活性的影响第52-57页
        6.1.1 干湿交替和外源氮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第52-53页
        6.1.2 干湿交替和外加氮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第53-54页
        6.1.3 干湿交替和外加氮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第54-55页
        6.1.4 干湿交替和外加氮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第55-56页
        6.1.5 干湿交替和外加氮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第56-57页
    6.2 复水恒湿阶段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第57-62页
        6.2.1 干湿处理阶段和复水恒湿阶段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第57-58页
        6.2.2 干湿处理阶段和复水恒湿阶段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第58-59页
        6.2.3 干湿处理阶段和复水恒湿阶段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变化第59-60页
        6.2.4 干湿阶段和复水恒湿阶段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第60-61页
        6.2.5 干湿阶段和复水恒湿阶段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第61-62页
    6.3 干湿交替和外加氮下碳氮转化和土壤酶活性的相关分析第62-63页
    6.4 小结第63-64页
第七章 干湿交替和外源氮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64-71页
    7.1 干湿交替和外源氮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第64-66页
    7.2 干湿交替和外加氮各处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第66-69页
        7.2.1 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分析第66-68页
        7.2.2 各处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RDA)分析第68-69页
    7.3 小结第69-71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第71-76页
    8.1 主要讨论第71-73页
    8.2 主要结论第73-75页
    8.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附录第82-84页
致谢第84-85页
作者简历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固定床微小绝热反应器中三维温度场测量及构建
下一篇:哈茨木霉铜胁迫应答相关转录因子基因thmea1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