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人民法院对行政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的现状分析 | 第9-17页 |
(一) 行政规范性文件纳入司法审查的立法原因 | 第9-11页 |
1、备案主体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疏于监督 | 第9-10页 |
2、与行政复议形成衔接 | 第10页 |
3、行政诉讼法功能的转变和行政诉讼中已积累的经验 | 第10-11页 |
(二) 人民法院行政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的立法现状 | 第11-13页 |
1、原告资格 | 第11页 |
2、管辖 | 第11-12页 |
3、制定机关出庭 | 第12页 |
4、申请审查的时间 | 第12页 |
5、审查标准 | 第12页 |
6、裁判方式 | 第12-13页 |
(三) 人民法院对行政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的实务现状 | 第13-17页 |
1、人民法院予以审查的分析 | 第13-15页 |
2、人民法院不予以审查的分析 | 第15-17页 |
(1) 被诉行政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 第15页 |
(2) 被审查对象不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范围 | 第15-16页 |
(3) 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作出的依据 | 第16页 |
(4) 未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审查请求 | 第16-17页 |
二、人民法院在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一) 司法审查制度立法不完善 | 第17页 |
(二) 进入诉讼的附带性 | 第17-18页 |
(三) 审查结果仅适用于个案 | 第18-20页 |
1、诉求和裁判结果不同一 | 第18页 |
2、人民法院建议权没有执行力 | 第18页 |
3、个案评价影响力弱 | 第18-20页 |
三、域外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研究比较 | 第20-22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 | 第20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 | 第20-21页 |
(三) 各国司法审查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 第21-22页 |
四、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制度的法律思考 | 第22-28页 |
(一) 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制度 | 第22-23页 |
1、明确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的诉讼地位 | 第22页 |
2、探索直接审查和附带审查并行 | 第22-23页 |
3、扩大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 | 第23页 |
(二) 适度加深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的强度 | 第23-24页 |
(三) 确保审查结果的适用性 | 第24-26页 |
1、完善司法建议制度 | 第24-25页 |
2、普遍适用个案的审查结果 | 第25-26页 |
(四) 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规范工作 | 第26-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