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身体权:作为一种现实的具体人格权 | 第13-37页 |
第一节 绪言 | 第13-16页 |
第二节 身体权的历史与法律渊源 | 第16-27页 |
一、古罗马时期的身体权 | 第16-18页 |
二、大陆法系的身体权 | 第18-22页 |
三、普通法系的身体权 | 第22-23页 |
四、我国有关身体权的规定 | 第23-27页 |
第三节 身体权的法律内涵 | 第27-33页 |
一、一种具体人格权 | 第27-28页 |
二、身体的完整权和支配权 | 第28-30页 |
三、与其他具体人格权的区别 | 第30-33页 |
第四节 身体权的性质 | 第33-37页 |
一、财产权 | 第33-34页 |
二、人格权 | 第34-35页 |
三、兼具宪法基本权利和民事权利性质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医学技术进步下身体权利的实现困境 | 第37-40页 |
第一节 身体权利主体模糊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身体权利内容模糊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身体权利设置滞后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身体及身体观 | 第40-54页 |
第一节 身体 | 第40-41页 |
第二节 身体观 | 第41-54页 |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身体观 | 第41-43页 |
二、西方文化中的身体观 | 第43-49页 |
三、其他文化中的身体观 | 第49-52页 |
四、发展中的身体观 | 第52-54页 |
第五章 身体与法律 | 第54-116页 |
第一节 身体与人格 | 第54-59页 |
一、心理学上的人格 | 第54-55页 |
二、哲学上的人格 | 第55-56页 |
三、法学上的人格 | 第56-59页 |
第二节 法律的“道成肉身” | 第59-116页 |
一、身体:法律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 | 第59-72页 |
二、法律的身体 | 第72-83页 |
三、具身人法律人模式作为法律人模式 | 第83-102页 |
四、具身的权利与权力 | 第102-110页 |
五、身体权利的基础 | 第110-116页 |
第六章 健康中国视角下身体权利的构建 | 第116-144页 |
第一节 具身人法律人模式为健康中国法律构建提供法理基础 | 第116-120页 |
一、健康中国概述 | 第116-118页 |
二、健康中国体现出以身体为根本的身心一元论以及身体整全性特征 | 第118-120页 |
第二节 从作为具体人格权的身体权复归到身体权本身 | 第120-127页 |
一、身体权应当超越现有的具体人格权 | 第120-122页 |
二、通过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的关系反思当前的身体权 | 第122-125页 |
三、复归到本身的身体权 | 第125-127页 |
第三节 身体权的制度构建 | 第127-144页 |
一、宪法中的身体权 | 第127-137页 |
二、民法中的身体权 | 第137-142页 |
三、侵权法中的身体权 | 第142-144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44-145页 |
文献综述 | 第145-159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145-157页 |
(一)关于身体权利研究 | 第145-149页 |
(二)关于身体理论研究 | 第149-154页 |
(三)关于法律主体的研究 | 第154-157页 |
二、述评与分析 | 第157-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5页 |
附录:相关案例 | 第165-1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169-170页 |
致谢 | 第170-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