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京津冀空气污染变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2 PM_(2.5)浓度格局定量化方法第12-13页
        1.2.3 基于全覆盖PM_(2.5)浓度数据的主要研究进展第13-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研究区、数据来源及预处理第18-21页
    2.1 京津冀城市群概况第18-19页
        2.1.1 自然地理状况第18页
        2.1.2 人口、社会经济状况第18页
        2.1.3 空气污染状况第18-19页
    2.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第19-21页
        2.2.1 PM_(2.5)遥感反演数据第19页
        2.2.2 土地覆盖分类数据第19-20页
        2.2.3 人口数据第20页
        2.2.4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第20-21页
第3章 京津冀城市群PM_(2.5)浓度的时空分布格局特征第21-27页
    3.1 研究方法第21页
    3.2 京津冀城市群PM_(2.5)浓度的时空格局特征第21-25页
    3.3 京津冀城市群典型土地覆盖的PM_(2.5)浓度特征及其演变第25-26页
    3.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4章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PM_(2.5)污染对其周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第27-34页
    4.1 研究方法第27-28页
    4.2 城市区域与周边空气质量的时空格局特征第28-29页
    4.3 城市区域对周边区域的影响的距离和方向性特征第29-32页
    4.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5章 京津冀城市群PM_(2.5)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第34-45页
    5.1 研究方法第34-35页
        5.1.1 PM_(2.5)污染人群暴露分析第34页
        5.1.2 城市化对PM_(2.5)污染人群暴露的定量贡献分析第34-35页
    5.2 京津冀城市群PM_(2.5)污染的人群暴露特征第35-38页
    5.3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化对PM_(2.5)污染暴露人口变化的贡献第38-44页
        5.3.1 污染保持区城市化的贡献特征第38-39页
        5.3.2 污染新增区城市化的贡献特征第39-40页
        5.3.3 污染减轻区城市化的贡献特征第40-41页
        5.3.4 城市化对PM_(2.5)污染暴露人口变化的总贡献特征第41-44页
    5.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6章 京津冀城市群空气污染改善途径——基于景观格局与PM_(2.5)关系第45-60页
    6.1 研究方法第45-47页
        6.1.1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第45-46页
        6.1.2 景观格局尺度响应分析第46页
        6.1.3 相关分析法第46-47页
    6.2 京津冀城市群景观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第47-50页
        6.2.1 京津冀城市群景观格局分析第47-49页
        6.2.2 京津冀城市群整体景观评价第49-50页
    6.3 京津冀城市群景观格局与PM_(2.5)关系的多尺度特征第50-58页
        6.3.1 京津冀城市群不同年份景观格局与PM_(2.5)的关系第50-57页
        6.3.2 京津冀城市群景观格局与PM_(2.5)多尺度特征的年际变化第57-58页
    6.4 讨论第58-6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3页
    7.1 主要结论第60-61页
    7.2 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69页
附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铅和铜迁移分布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交通道路沿线农田土壤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