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铅和铜迁移分布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第11-15页
        1.2.1 城市生活垃圾现状第11-12页
        1.2.2 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第12-13页
        1.2.3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第13-15页
    1.3 垃圾焚烧处理概况第15-17页
        1.3.1 垃圾焚烧炉的类型第15-16页
        1.3.2 垃圾焚烧过程中污染物第16-17页
    1.4 焚烧法中重金属的危害及迁移分布特性第17页
        1.4.1 垃圾中重金属的特性及危害第17页
        1.4.2 重金属迁移转化的机理第17页
    1.5 垃圾中重金属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5.1 实验研究概况第17-19页
        1.5.2 热力学研究概况第19页
    1.6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9-20页
    1.7 本文的研究方案第20-21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1-27页
    2.1 实验原料第21页
    2.2 实验设备与试剂第21-23页
    2.3 实验方法第23-25页
        2.3.1 炉内垃圾焚烧实验第23-24页
        2.3.2 焚烧产物的处理与消解第24页
        2.3.3 焚烧产物的分析手段第24-25页
    2.4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25-27页
        2.4.1 实验现象的表征方法第25页
        2.4.2 实验的误差分析和重金属回收率第25-27页
第3章 城市垃圾焚烧过程中Pb的迁移分布特性第27-43页
    3.1 温度对Pb的迁移分布的影响第27-28页
    3.2 Cl对P的挥发率的影响第28-33页
        3.2.1 PVC对Pb的挥发率的影响第28-29页
        3.2.2 NaCl对Pb的挥发率的影响第29-31页
        3.2.3 KCl对Pb的挥发率的影响第31-32页
        3.2.4 Cl对Pb的挥发率的影响比较第32-33页
    3.3 S对Pb的挥发率的影响第33-37页
        3.3.1 单质硫对Pb的挥发率的影响第33-34页
        3.3.2 Na_2S对Pb的挥发率的影响第34-35页
        3.3.3 Na_2SO_4对Pb的挥发率的影响第35页
        3.3.4 S对重金属Pb的挥发率的影响比较第35-37页
    3.4 氧化物对Pb吸附能力的比较第37-42页
        3.4.1 CaO、Al2O_3和SiO_2的微观表征第37-38页
        3.4.2 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的吸附机理第38-39页
        3.4.3 CaO对Pb的吸附效果研究第39-40页
        3.4.4 SiO_2对Pb的吸附效果研究第40-41页
        3.4.5 Al_2O_3对Pb的吸附效果研究第41页
        3.4.6 氧化物对Pb的吸附作用比较第41-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城市垃圾焚烧过程中Cu的迁移分布特性第43-57页
    4.1 温度对Cu的迁移分布的影响第43页
    4.2 Cl对Cu的挥发率的影响第43-48页
        4.2.1 PVC对Cu的挥发率的影响第43-45页
        4.2.2 NaCl对Cu的挥发率的影响第45-46页
        4.2.3 KCl对Cu的挥发率的影响第46-47页
        4.2.4 Cl对Cu的挥发率的影响比较第47-48页
    4.3 S对Cu的挥发率的影响第48-51页
        4.3.1 单质硫对Cu的挥发率的影响第48-49页
        4.3.2 Na_2S对Cu的挥发率的影响第49页
        4.3.3 Na_2SO_4对Cu的挥发率的影响第49-50页
        4.3.4 S对重金属Cu的挥发率的影响比较第50-51页
    4.4 氧化物对Cu吸附能力的比较第51-54页
        4.4.1 CaO对Cu的吸附效果研究第51页
        4.4.2 SiO_2对Cu的吸附效果研究第51-52页
        4.4.3 Al_2O_3对Cu的吸附效果研究第52-53页
        4.4.4 氧化物对Cu的吸附作用比较第53-54页
    4.5 Pb、Cu在垃圾焚烧过程中迁移分布的比较第54-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形态转化的热力学模拟第57-72页
    5.1 热力学平衡计算基本原理第57-58页
    5.2 热力学平衡模型第58-61页
        5.2.1 热力学平衡模型在垃圾焚烧领域的应用第58-59页
        5.2.2 本文热力学平衡模型的体系第59页
        5.2.3 热力学平衡模型的操作流程第59-61页
    5.3 Pb的热力学平衡分析第61-66页
        5.3.1 温度对Pb的热力学平衡分布的影响第61-62页
        5.3.2 Cl对Pb的热力学平衡分布的影响第62-64页
        5.3.3 S对Pb的热力学平衡分布的影响第64-65页
        5.3.4 氧化物对Pb的热力学平衡分布的影响第65-66页
    5.4 Cu的热力学平衡分析第66-69页
        5.4.1 温度对Cu的热力学平衡分布的影响第66页
        5.4.2 Cl对Cu的热力学平衡分布的影响第66-67页
        5.4.3 S对Cu的热力学平衡分布的影响第67-68页
        5.4.4 氧化物对Cu的热力学平衡分布的影响第68-69页
    5.5 热力学平衡分布与实验结果的对比第69-70页
    5.6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73页
    6.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省节能环保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下一篇:京津冀空气污染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