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国有企业经济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下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主要创新点第13-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页
        1.3.2 研究内容第13页
        1.3.3 主要创新点第13-15页
第2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第15-31页
    2.1 西方供给学派的评析第15-17页
        2.1.1 供给学派的起源背景第15页
        2.1.2 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第15-16页
        2.1.3 供给学派指导改革的片面性第16-17页
    2.2 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必须用马克思的理论作为指导第17-18页
    2.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依据第18-31页
        2.3.1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辩证关系及其启示第18-20页
        2.3.2 单个企业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理论及其启示第20-23页
        2.3.3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及其启示第23-26页
        2.3.4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及其启示第26-28页
        2.3.5 银行与信用资本理论第28-29页
        2.3.6 马克思企业管理思想第29-31页
第3章 国有企业改革回顾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发展第31-48页
    3.1 国有企业改革简要回顾第31-32页
    3.2 国有企业现阶段面临的问题第32-37页
        3.2.1 国有企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第32-35页
        3.2.2 微观角度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第35-37页
    3.3 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第37-40页
        3.3.1 国资委主导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第37-38页
        3.3.2 三去一降一补的具体措施第38-40页
    3.4 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分析框架第40-42页
        3.4.1 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分析框架第40-41页
        3.4.2 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衡量标准第41-42页
    3.5 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及改革方向第42-46页
        3.5.1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第42-43页
        3.5.2 去杠杆是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创新第43-45页
        3.5.3 以管资本为主是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第45-46页
    3.6 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足之处第46-48页
        3.6.1 重视马克思“按订货生产”的思想第46页
        3.6.2 重视流通领域及其作用第46-48页
第4章 国有企业宝武集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第48-58页
    4.1 武钢集团和宝钢股份的发展状况第48-52页
        4.1.1 武钢集团的发展状况第48-50页
        4.1.2 宝钢股份的发展状况第50-52页
    4.2 宝钢股份和武钢集团兼并重组第52-55页
        4.2.1 国资委主导下兼并重组第52-54页
        4.2.2 三去一降一补的具体措施第54-55页
    4.3 宝武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与问题第55-58页
        4.3.1 宝武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对宏观环境的初步成效第55-56页
        4.3.2 宝武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微观成果第56页
        4.3.3 宝武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第56-58页
第5章 习近平政治经济学指导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58-62页
    5.1 习近平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第58-60页
        5.1.1 《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中蕴含的国企改革思想第58-59页
        5.1.2 习近平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思想第59-60页
    5.2 习近平政治经济学对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示第60-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69页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治关联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下一篇:营销联盟系统的管理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