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长三角西部地区气溶胶新粒子形成观测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气溶胶及新粒子形成第8-12页
        1.1.1 气溶胶颗粒物综述第8-9页
        1.1.2 新粒子生成现象及机制第9-12页
    1.2 新粒子生成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第14-16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16-25页
    2.1 观测站点简介第16-18页
    2.2 观测仪器介绍及研究方法第18-24页
        2.2.1 颗粒物数浓度粒径谱分布第18-23页
        2.2.2 其他相关数据的观测第23-24页
    2.3 新粒子生成参数计算第24-25页
第三章 长三角西部地区粒径谱特征分析第25-34页
    3.1 纳米以下气溶胶粒径谱特征第25-29页
    3.2 6-800纳米气溶胶粒径谱的特征第29-34页
第四章 新粒子生成特征及机理研究第34-50页
    4.1 新粒子生成的分类方法第34-35页
    4.2 气态硫酸的模拟第35-39页
    4.3 粒子增长速度的研究第39-44页
    4.4 新粒子生成事件的总体特征第44-50页
第五章 夜间新粒子形成的初步研究第50-60页
    5.1 夜间新粒子形成事件定义第51-53页
    5.2 夜间新粒子事件的总体分析第53-57页
    5.3 夜间新粒子生成的气团来源分析第57-6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3页
    6.1 结论第60-61页
    6.2 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室内环境PM2.5质量浓度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椰壳生物炭固定化TTNP3对水环境中双酚类化合物的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