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信息光学论文--全息光学论文

基于介质/金属混合波导的复用全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7页
    1.1 全息技术与计算全息第11-17页
        1.1.1 光全息术的基本原理第12-15页
        1.1.2 数字全息概述第15-16页
        1.1.3 标量衍射理论第16-17页
    1.2 超材料与超表面全息第17-21页
    1.3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的调控与全息第21-28页
        1.3.1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第21-23页
        1.3.2 非完美布拉格衍射原理第23-25页
        1.3.3 SPP的面内衍射与空间复用全息第25-28页
    1.4 介质加载等离激元波导的模式解复用第28-29页
    1.5 本论文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第29页
    参考文献第29-37页
第二章 介质加载等离激元波导的模式分析与调控第37-55页
    2.1 介质加载等离激元波导的模式分析第38-43页
        2.1.1 模式色散方程第38-41页
        2.1.2 模式曲线与模场分布第41-43页
    2.2 损耗表征第43-45页
        2.2.1 波导模式的偏振选择激发第43页
        2.2.2 损耗测试结果第43-45页
    2.3 波导模式的分束第45-49页
        2.3.1 布拉格反射公式第46-48页
        2.3.2 多模波导的模式分束第48-49页
    2.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第三章 介质加载等离激元波导的模分复用全息第55-75页
    3.1 模分复用全息第55-61页
        3.1.1 衍射过程与成像串扰分析第57-59页
        3.1.2 复用点阵及成像距离的选取第59-61页
    3.2 TE/TM偏振复用第61-63页
    3.3 TE_0/TE_1模式阶数复用第63-69页
        3.3.1 TE_0/TE_1的偏振复用结构第63-65页
        3.3.2 TE_0/TE_1的“单模”激发第65-69页
        3.3.3 TE_0/TE_1的模分复用全息第69页
    3.4 TE_0/TE_1/TE_2三模复用的理论计算第69-71页
    3.5 本章小结第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7-79页
致谢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原子与Pólya态光场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纠缠及非经典效应
下一篇:强等离子体耦合作用下的6H-SiC折叠声子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