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采用新型快干溶剂添加剂可简便实现高效率厚膜聚合物光伏电池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聚合物光伏电池的研究进展介绍第13-16页
    1.3 聚合物光伏电池物理理论第16-23页
        1.3.1 聚合物光伏电池(PSC)的内在运动逻辑第16-21页
        1.3.2 伏安特性曲线和电池器件性能参数第21-23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简单介绍及创新点第23-26页
        1.4.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1.4.2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25-26页
第二章 采用溶剂添加剂与低毒溶剂调控聚合物形貌第26-38页
    2.1 溶剂添加剂加工有机光伏电池第26-35页
        2.1.1 溶剂添加剂的发展历程介绍第26-27页
        2.1.2 加工添加剂的分类第27-30页
        2.1.3 两种溶剂添加剂调控形貌成型过程的对比第30页
        2.1.4 双溶剂添加剂调控活性层形貌第30-31页
        2.1.5 溶剂处理薄膜表面构建薄膜形貌第31-33页
        2.1.6 有关溶剂添加剂的几个问题第33-34页
        2.1.7 溶剂添加剂制造稳定有机光伏电池的新策略第34-35页
        2.1.8 环保型新型溶剂添加剂第35页
    2.2 非卤化溶剂加工聚合物光伏电池第35-36页
        2.2.1 汉森溶解度理论第35-36页
        2.2.2 非卤化溶剂甲基苯来加工聚合光伏电池第36页
    2.3 PCE10和FBT-Th4(1,4)的厚貌形貌调控研究进展第36-38页
        2.3.1 新奇工艺调控PCE10厚膜电池第36-37页
        2.3.2 侧链工程调控FBT-Th4(1,4)的厚貌形貌第37-38页
第三章 邻氯苯甲醛为溶剂添加剂的高效率厚膜聚合物光伏电池第38-58页
    3.1 引言第38-40页
    3.2 实验部分第40-41页
        3.2.1 器件制造和表征第40页
        3.2.2 相关表征测试技术介绍第40-41页
    3.3 以PTB7:PC71BM为活性层的电池性能研究第41-56页
        3.3.1 CBA具有快干性第41-44页
        3.3.2 CBA用于加工电池活性层第44-48页
        3.3.3 纳米相分离形貌的研究第48-52页
        3.3.4 研究聚合物光伏电池的内在物理机理第52-56页
    3.4 本章小节第56-58页
第四章 提高高效聚合物光伏电池的耐厚性:溶剂添加剂策略第58-74页
    4.1 前言第58-59页
    4.2 实验部分第59-60页
    4.3 以CBE,CBA,CBK为溶剂添加剂第60-68页
        4.3.1 用三个添加剂加工电池活性层薄膜第60-66页
        4.3.2 电荷传输性能与形貌第66-68页
    4.4 以3-CBK,3-CBE作为溶剂添加剂调控PTB7:PC71BM的形貌第68-69页
    4.5 芳香性溶剂添加剂调控非富勒烯光伏电池的研究第69-73页
        4.5.1 芳香族溶剂添加剂的探索历程第71页
        4.5.2 含卤素的非芳香性溶剂添加剂的应用第71-73页
    4.6 本章小节第73-74页
第五章 适用于聚合物光伏电池低毒生产工艺的溶剂组合第74-94页
    5.1 前言第74-75页
    5.2 实验部分第75-76页
        5.2.1 光伏电池制备与表征第75页
        5.2.2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与表征第75-76页
    5.3 有机光伏电池的性能研究第76-86页
        5.3.1 TMB对FBT-Th4(1,4)有良好的溶解性第76-77页
        5.3.2 芳香烃类溶剂添加剂加工活性层第77-80页
        5.3.3 巯基烷烃作为溶剂添加剂第80-86页
    5.4 溶剂添加剂加工薄膜晶体管第86-87页
    5.5 高效厚膜聚合物光伏电池的热稳定性的研究第87-90页
        5.5.1 热稳定性的研究第88-89页
        5.5.2 空气稳定性的研究第89-90页
    5.6 烷基链型溶剂添加剂在非富勒烯光伏电池中的形貌调控第90-93页
    5.7 本章小节第93-94页
结论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附录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荷转移态激子行为对有机太阳电池光电流和光电压的影响
下一篇:风机结构振动监测及动力响应研究